近日,网上热传一组名叫《一起打鬼子》的抗日剧的照片,剧中有多处大尺度镜头,而且台词也非常“内涵”,刘翔妻子葛天饰演的角色甚至还从裤裆中掏出了手榴弹。
“裤裆藏雷”一经曝出,再一次引发了公众对“抗日神剧”的讨论,“奇葩”桥段屡屡突破人们的审美底线,大家一边“吐糟”,一边又止不住雷人剧情频频出现的势头。就在不久之前,某抗日剧就出现了“俏寡妇自摸遭路人强奸”的低俗片段,不少人在对其声讨的过程中也渐渐发现,“抗日神剧”的“奇葩主题”已经越来越多,除了一些低级错误例如“八年抗战开始了”之外,“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更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问题还是老问题,一个“雷”字已经成为了诸多抗日剧的共性,或有违客观规律、或低俗不雅,而观众摈弃的已不仅仅是“抗日神剧”本身,而是其之所以频频出现的深层因素。
裤裆里藏个手榴弹本身并不欠妥,但这样的剧情被放置在抗战电视剧中,且配上“内涵”的台词和颇显低俗的动作,自然就很不正常。照理说,这样的桥段本不应拍摄出来,更不该写进抗战题材的剧本之中,退一步讲,哪怕制片方有心玩“劲爆”,在审查的关隘上也应当被审查人员及时删剪,但这些“雷人”情节却一路通途,不断占领荧幕,越是饱受诟病则越是层出不穷。
凡事皆应追因溯果,“裤裆藏雷”这样的剧情会被灌输到剧中,必然离不开一个“需”字。有人说,抗日题材是电视剧的“万金油”,诸如战争、爱情、悬疑、动作等诸多元素都能够在其中得以实现,且抗战主题几乎能够保证“全民接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抗日电视剧的潜在市场愈发广泛,而随着越来越多剧集的出现,影片的市场竞争也在日益增强,制片方自然就需要依靠“个性”来吸引观众。
在以前,谈到抗日题材的影视剧,人们一部部说得头头是道,但如今,市场过度膨胀使抗日剧逐步成为了有量无质的“次品”,其经济利益已远远超过了尊重历史、尊重事实这样的基本要素,以至于制片方不惜依靠噱头,用各式“奇葩”片段进行炒作。
欢迎光临 (http://162.241.138.223/)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