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大陆] 国产动画电影的坚守与困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0 1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期采写:赵振宗

本期责编:子时

本期助理:郭琳琳


一个暑期档,两个冠军,无数项新的票房纪录,这一切都发生在刚过去的60天里。

华语电影票房冠军归了一只叫做胡巴的萌物,而动画电影的票房冠军则被《大圣归来》夺得。在一些观众心里,《大圣》有着更多被记住的意义,它甚至还拥有了一个威力无敌的群体——“自来水”。

人们的热血沸腾,是因为失望而产生。在这之前,国产动画电影大多数的面貌是:题材低幼,制作粗糙,特效五毛,是“哄小孩子的玩意儿”。很多人都给《大圣归来》贴上了闪闪发光的标签,却没有更多人去了解新世纪以来,国产动画电影最真实的发展境遇。

在没被荣耀照到的角落,有更多的故事等待挖掘。




喜羊羊之困

时至今日,很多国内动画人还是愿意把《喜羊羊》第一部上映的时间——2009年,定义为国产动画电影凤凰涅槃的元年。因为在这之前,除了1999年上映的《宝莲灯》,10年间,再没有其它名字能够被人记住。

故事还是要从2004年说起。

这一年,一直在为国外动画公司做代工的广东原创动力公司下了个决心,希望转型打造自己的原创作品。由于经验不足,他们便向一直与动漫产业亲如一家的玩具厂商征求意见,“对方建议我们制作动物形象的动画片,万一内容不行,如果产品形象可爱,还可以做成玩具卖出去。而生产人物形象的玩具,则制作成本太高。”时任原创动力总经理的卢永强,在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于是乎,《喜羊羊和灰太狼》应运而生 。

红了也没赚到钱

2005年7月,《喜羊羊》动画片登录电视台,经过4年多的时间,累计制作了580集。最火时,曾有过数十家电视台同时播放的盛况,收视率最高达到17.3%。套用现在流行的说法,“羊和狼”经过市场的检验,已经成为了被观众认可的超级大IP。

《喜羊羊》七部电影票房成绩

2009年,原创动力乘胜追击,联合其他几家出品方,以600万元的制片成本打造出了第一部《喜羊羊》大电影,并在当年创纪录地斩获了8300万票房。此后的续作,1.2亿、1.4亿、1.6亿……票房仍在节节高升。凭借一年一部稳扎稳打的脚步,《喜羊羊》成功夺下国内动画电影市场半壁江山。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相对于《喜羊羊》在大小荧屏的双重火爆,以及其衍生品每年贡献出的数亿产值,作为内容生产者,原创动力却没有从中获得太多的利润。一方面,国内电视动画的制作成本大约在每分钟一万元以上,而电视台收购播出的价格则在百元以下,有些甚至还要倒贴钱,《喜羊羊》在最开始就硬扛着免费播了两年。另一方面,系列电影的票房收入虽然可观,但扣除院线、发行费用,在与其它出品方清算后,实际所得也所剩无几。

而在最能赚钱的衍生品授权方面,原创动力更是饱受盗版滋生的困扰。据资料显示,“喜羊羊”产品的盗版经营商利润是正版经营商的四倍以上。内忧外患的夹击下,原创动力一年的盈利不过千万元。

《喜羊羊》总导演黄伟明于2008离开公司
主创出走

“我不是为做动漫而做动漫的,我是为了卖产品才做动漫的。”原创动力投资人苏永乐有着强烈的商人特质,他擅长从财务角度分析问题,“《喜羊羊》动画更像一个广告片”,通过不断地在电视上播出曝光,为衍生品的生产销售寻求更广阔的渠道。

或许正是因为商人定位与匠人之心出现了理念矛盾,从2008年开始,“喜羊羊”的核心创作人员开始相继出走。总导演黄伟明去了别的公司,总编剧黄伟健也在不久后选择离开。到了2010年,最初的“喜羊羊”核心团队已经基本宣告解散。然而,波澜在此时也仅仅是刚刚开始。

股权几经易手

2011年2月,香港上市公司意马国际以6.8亿-8.8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动漫火车集团,后者曾与原创动力签署了联合品牌管理协议,直接负责“喜羊羊”的消费品授权业务。意马国际通过此举,拥有了“喜羊羊”的商标肖像权。

随着收购案的完成,原创动力主要投资人苏永乐,以及公司核心领导层在这场交易中套现了大部分股份,成功洗手上岸。如今已经转投教育领域的苏永乐仍然对“卖掉喜羊羊”的说法十分反感,“中国到现在还只有一个喜羊羊,我不认为这是我最大的成功,反而是动漫市场最大的悲哀。”他认为“上市是‘喜羊羊’最好的选择”。

“喜羊羊”系列玩具深受小朋友喜爱

时间又过了两年,2013年9月,做玩具起家的国内上市公司奥飞动漫再次盯上了“喜羊羊”,耗资近5.4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意马国际旗下负责“喜羊羊”业务的子公司。与此同时,又以3639.6万元人民币,拿下了原创动力100%股权。由此,喜羊羊正式成为奥飞动漫旗下品牌。

在几经易手后,自2013年起,《喜羊羊》大电影的票房成绩开始出现下滑。2015年初,《羊年喜羊羊》上映,这是该系列动画电影的第七部,6800万的票房也是七部作品里最低的一部。七年之痒,颓势已现。

在说起电影票房走低的原因时,业内人士把其中的部分原因归咎于其股权的多轮转卖,“它(喜羊羊)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亲爹亲妈’。”

低幼动画电影爆发

“不管如何,《喜羊羊》一定是座里程碑。”说这话的叶子源,是动画片《星游记》的制片人。

在北京通州,叶子源和他的团队租下了一间写字楼。说是写字楼,但这里的布置更像是“家”,进门就是客厅,访客来了要换拖鞋。客厅里除了有冰箱、沙发,电视旁边还有X-BOX游戏机,如果不是墙上挂着《黄飞鸿》以及《冰与火之歌》的海报,你甚至不会把它和娱乐产业联系起来。当然,从客厅再往里走,与国内的大多数动画工作室一样,一张张办公桌把画师们分隔开来,复活并制作全新的《星游记》是他们的主要工作。

喜羊羊的连锁反应

在自立门户前,叶子源和他的团队成员,都曾就职于优扬传媒。这家参与出品过多部《喜羊羊》电影的公司,是国内针对儿童电视媒体的最大广告服务商。“《喜羊羊》电影的成功,让一大波电视动画片打起了进军电影市场的主意”,随之也引发了动画电影广告业务的增长。

由于优扬传媒手中握有CCTV少儿频道、卡酷等30多家少儿及动画频道的广告代理权,叶子源当年就曾见过广告部同事专门列出的动画电影客户清单。为了在动画电影上映之前造势,片方开始尝试在儿童频道集中播放宣传广告。“动画电影的广告客户单独成为了一个群体,你足以想象那种行业大发展的盛况了吧?”而在2009年《喜羊羊》成功之前,这种情况几乎没有。

2009年后,国产动画电影产量爆发

据艺恩咨询数据显示,1999年《宝莲灯》上映之后,2000-2008年,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总共只有18部。而在《喜羊羊》之后,2009-2015年的7年间,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总数已达到了157部。

正是看到了喜羊羊所创造的价值,从2008年开始,优扬传媒大量投资动漫内容,其中联合北京卡酷卫视出品的动画剧集《星游记》于2011年播出。和《喜羊羊》主打4-14岁低幼市场不同的是,《星游记》针对的则是12岁以上年龄段的观众。作品播出后虽然在青少动漫观众群中有口皆碑,却未能营造出现象级效果。

“《星游记》是我们的起步作品,我们希望能够针对12+人群创意并营销故事IP”,叶子源说。但当时的投资方却希望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大力挖掘低龄儿童市场,这与《星游记》的发展方向大不相同。经过一番考量,投资方决定终止项目,因此《星游记》只推出了一季便告停,成为国漫界知名“坑”作。

2014年,以叶子源为首的核心原创团队离开了优扬,他们从老东家手中买断了《星游记》的著作权,组建起了全擎娱乐,在得到了光线影业的第一笔投资之后,正式全面复活《星游记》。

触手可及的天花板

纵观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榜,超过5000万的13部影片全部来自2009年以后,其中,过亿的影片有9部。除了《大圣归来》和《十万个冷笑话》,两部《熊出没》加五部《喜羊羊》全是针对4-14岁的低幼年龄段观众。

“针对低幼观众,是国产动画电影目前最大的现实。”作为今年暑期上映的动画电影《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的导演,于胜军坚持道。

于胜军导演认为做低幼动画电影更加保险

在《黑猫警长》前,于胜军也曾推出过迎合成年人口味的动画电影《我是狼》,“技术层面绝对一流”,于导对此非常自信。为了吸引更多大人来看,他甚至还找来了黄渤、刘璇等明星为电影配音,最终,投资千万的《我是狼》以207万票房惨淡收官。

对于这次经验,于胜军总结自己当时好似在赌博,并且输得彻底。

如今的他不再看好成年人动画这片市场。在他看来,针对低幼年龄段推出2000万左右成本的电影,换回7、8000万的票房才是普遍的成功模式。“因为除了少数现象级作品,动画电影过亿的太少了,天花板就在那儿。”而他也不愿再去赌,“做一个企业的常规战略来讲,不可能指着赌现象级作品,风险太大。”

确实,极少动画电影能在成年观众市场获得认可。除了《大圣归来》,另一个是打着“有妖气”LOGO的《十万个冷笑话》。

14+市场的第一炮

8月19日,《大圣归来》的累积票房达到了9.13亿。同天,早已收购“喜羊羊”的奥飞动漫再次正式宣布,斥资9.04亿收购动漫网站“有妖气”所属的北京四月星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十万个冷笑话》也成了奥飞的囊中之物。

《十冷》带来的希望《十冷》打响青少年动画电影市场第一炮

“如果把动漫产业按照受众人群分层,可以分三个大的市场:0-4岁、4-14岁、14岁+”,奥飞动漫旗下的奥飞多屏总经理徐杨斌说道。“《花园宝宝》就是针对0-4岁的观众,可指望家长带着婴儿去看电影并不现实。所以在国内来看,4-14岁一般被看作低幼市场,比如《喜羊羊》、《熊出没》,而14岁+则被看作青春、成年市场,比如《大圣归来》和《十冷》。”

2010年6月,《十冷》以漫画形式开始在“有妖气”网站上连载。截止目前,这部漫画的点击总数已经超过了20亿。2012年7月,《十冷》动画短片上线开播,第一集的单集播放量达到了1亿,两季29集的总播放量超过18亿。如此庞大的粉丝基础,为其大银幕作品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4年底,《十冷》正式登陆院线,以1.2亿的票房成绩跻身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前十。在随后电影总局官方的统计中,其投资回报率高达500%,在当时所有同类电影中回报率排名第一。更令人惊喜的是,《十冷》在一众低幼动画中脱颖而出,它的受众明显不是针对4-14岁的人群。造型奇特、风格迥异的它,用吐槽、恶搞、无厘头迎合了“二次元”人群构成的新新互联网公民的胃口。

奥飞动漫布局

奥飞动漫互动娱乐CEO陈德荣在接受采访时,曾这么描述这次并购,“奥飞当时想收购一个标的,我提了十几种标的需要具备的特质要求,最后得到的推荐是‘有妖气’,然后我们开始考察接触,其间我去了17次北京,最后才把它拿下。”

奥飞动漫收购“有妖气”扩大产业布局

“在奥飞收购‘喜羊羊’之后,4-14岁市场除了‘熊出没’、‘猪猪侠’之外,剩下的有影响力的动漫形象都在奥飞手里了。”通常,一个成熟低幼动漫形象的黄金期大约在十年左右,但随着孩子从幼儿长成少年,奥飞很可能会面临用户流失的风险。在徐杨斌看来,之所以花9亿收购“有妖气”,就是奥飞在为“14+”的市场进行产业布局,意在让看《喜羊羊》长大的孩子们,在14岁以后,依旧能在奥飞找到替代品。正如《十冷》的票房表现,奥飞认可青少年、成年观众对于动漫市场的需求。

《十冷》只是“有妖气”网站上众多作品中的一个代表。如今,该平台已经揽罗了超过2万名常驻漫画家、4万部以上漫画作品、和上百万注册用户,月活跃UV(独立访问用户数)近3000万。“用户年龄层主要是12岁以上。”“有妖气”创始人、CEO周靖淇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说道。巨大的潜在价值,还等待着奥飞动漫一一开发。

钱,钱,钱

和奥飞同样将眼光投向成年动画市场的,还有光线传媒。

大手笔的光线

7月10日,《大圣归来》正式上映,13日晚间,作为上市公司的光线传媒发布公告:拟以自有资金2000万元,与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核心团队成员田晓鹏、梁辉、林中伦、刘伟共同设立霍尔果斯十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月文化”),公司持股占比20%。

2000万入股《大圣归来》的创作团队,犹如一针兴奋剂,直接导致光线传媒的股票在7月14日拉了一个“一字板”涨停。

光线影业近年投资了十余家国产动画团队

有人说光线鸡贼,分不到“大圣”的票房,就去赚股民的钱。但作为光线传媒旗下的彩条屋影业总经理,易巧并不屑于这种指责。“如果没有长时间的谈判,光线怎么可能如此神速地拿下这20%的股权?”

从今年开始,专门为光线打理动漫项目的彩条屋由一个部门升级成独立子公司。除了《大圣归来》所属的十月文化,彩条屋还投了十多个动漫工作室,这其中就包括正在制作《星游记》的全擎娱乐,《大鱼·海棠》的制作公司彼岸天,以及《秦时明月》的制作方玄机科技等等,“我们的这轮投资已经结束了,《大圣》已经是最后一个项目了。”

与奥飞动漫收购“喜羊羊”、“有妖气”100%股权不同的是,光线的投资只是购得这些动漫团队的部分股权。如此做法,易巧的解释是,“不想打扰这些动画人的创作热情,全买下来则成了他们给光线打工。不如这样,给他们一定的支持,让他们至少不为钱发愁,但做的还是自己的作品,一起共赢。”

没钱时的困境

缺钱,这是大多数国内动画创作者的共性。

在创作《大圣归来》之前,田晓鹏和他的团队成员一直处在“接活”的状态,广告、后期、电影代工等等,只要和动漫产业相关的外包业务,他们全接过。

“国内的动画团队有一大部分在做代工,他们接别的公司项目,甚至是好莱坞的动画电影。他们的技术过关,但只会制作,不懂创作。”奥飞多屏的总经理徐杨斌跟记者说,“还有一类则是IP的孵化者,几个志同道合的兄弟一起攒个工作室,大家有共同的理想,想做一个好的动画作品,他们有技术,也会创作,但是没钱。然后?然后当然就没有然后了。”

田晓鹏的十月文化就介于这两类之间,为了生计,他们要先接代工赚钱,有了钱后就去搞创作。《大圣归来》启动时,他们陆续停掉手中外包的活儿,等到钱花光了,只能再继续找钱。反反复复,所以一拖就是好几年。

《大鱼海棠》正加紧制作,有望明年上映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仍未上映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其制作公司彼岸天自2008年开始便已经启动了这个项目,影片自创意样片阶段就获得国内外众多大奖,并被法国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收录。同样因为钱的问题,《大鱼·海棠》并未能按时制作,一晃时间过去五年了,距离制作完成依旧遥遥无期。

为了解决资金困难,2013年6月开始,《大鱼·海棠》通过众筹网站向动画爱好者们求助,并引发业内关注,前后有超过3500人为其“募捐”,总共募得了158万的资金。然而这100多万的募捐款,对于一部制作精良的动画电影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好消息是,《大鱼·海棠》也被光线看中了。据易巧说,如今已经得到光线资金支持的《大鱼·海棠》,有望在明年正式与观众见面。

不懂的代价

就算钱的问题解决了,动画电影的道路也不一定好走。

《魁拔》的制作公司青青树成立于1992年。论资历,它是最老的民营动画公司,且没有之一。相信不少85、90后的网友还对《学问猫教汉字》有印象,这部动画系列片就是青青树当年的代表作。

死于发行

和《喜羊羊》所属的原创动力相同,青青树也是靠做动画代工起家的。“我们做过的项目太多了,你看过的好莱坞的动画大片,我们几乎都有参与。”青青树的执行CEO王琦说。从1992年到2005年,青青树已经成为国内最好的动画代工者。

一墙荣誉仍不能挽救《魁拔》赔钱的命运

长期的代工,为青青树积累下了一定的资金,可这并不足以树立一个动漫品牌。到了2008年,青青树停下了所有的代工业务,准备转型开启自己的原创动画电影之路---《魁拔》蓄势待发。此时恰逢经济危机,青青树凭借自己多年积攒的品牌及业缘,及时吸纳了融资,《魁拔》项目得以启动。

3年时间,花了3000万制作费,动画电影《魁拔》从无到有。在青青树公司的大门口,有一面由各种奖杯布满的荣誉墙,“这其中大部分都是《魁拔》获得的。”王琦说。可就算口碑再强大,《魁拔1》上映后,却只获得了300多万的票房。

青青树把《魁拔1》的惨败归结于“裸发”,“那是我们第一次做电影,哪懂什么发行、宣传啊,大家就像产品经理,闭关做产品,做完卖就好了。”

于是,在一年半之后《魁拔2》上映时,青青树找了一家业内颇有名气的专业发行公司。这次票房2500万,岁然比第一部翻了8倍,却依旧赔钱。“发行方一直认为《魁拔》是针对小孩子的,定在了六一档,可它绝对不是,所以我们觉得他们把片子放错了档期。”

又过了一年,第三部《魁拔》飞速上马。这次青青树再次换了发行公司,档期也定在了更加多元的“十一档”,可赶上《心花路放》上映的《魁拔3》,还是2500万票房收官。

在三部作品票房失败之后,“《魁拔4》无限期延后”的新闻更让不少人觉得《魁拔》完了。

“我们不是不做了,而是要复盘。”王琦解释道。他们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远比之前想的要大。

放慢脚步

纵观《魁拔》三部的制作时间,三年,一年半,一年,时间越来越赶,“我们被市场赶着走,根本没时间好好打磨。”如此着急制作上映的原因也在于《魁拔》系列剧情的延续性,倘若时间拖久了,观众忘了《魁拔》的情节,好容易培养起来的粉丝也会被白白流失掉。

《魁拔4》将放缓上映的脚步

“我们对第四部故事的要求是,既要考虑粉丝,也会考虑没看过的观众。”王琦介绍道,“就像《速度与激情》系列一样。你没看过前篇,你依旧能看懂后面的续篇;倘若看过之前的,也会在新作中看到剧情的延续。”

除了《魁拔》,青青树如今也在培育新的IP,“我们会在各个领域培育那些‘全触点IP’”所谓“全触点IP”,王琦解释说,就是适合做各个类型产品,游戏、图书、玩具……等培育好了,认知度达成了,依旧会再推出新的动画电影。

急着走了这么多弯路,青青树终于放慢了赶路的脚步。

好莱坞离我们有多远?

如今虽然身为奥飞多屏的总经理,但在一年之前,徐杨斌还是梦工厂中国分部的一员。他参与、目睹了多部好莱坞动画大片在中国落地的过程。很多细节让徐杨斌难忘。

好莱坞的样本

据徐杨斌说,我们国内看到的配音版《功夫熊猫》与原版的《功夫熊猫》是有区别的。《功夫熊猫》的电影在中国配完音,制作方会把电影再发回美国,“重新制作口型。”徐杨斌的说法让人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因为中文的发音方式与英语不同,所以他们会在上映前重新返工修改。”按说配音已经属于动画制作的最后一步了,如此大费周章,确实出乎意料。

《功夫熊猫》团队来中国调研婚礼习俗

实际上,在好莱坞,一部动画片从启动到上映,默认的制作时间就是四年。“这是标配的时间,《功夫熊猫》、《驯龙高手》都是如此。”徐杨斌说。好莱坞动画电影的第一年时间基本用于调研,之后才是剧本、分镜头,再之后是制作,最后到宣发阶段。调研是不可忽略的环节。

“举个例子,《功夫熊猫》涉及在中国结婚的习俗,他们会派人专门飞到中国,来了解中国人的婚俗传统。当然,假如内容涉及印度的某种习惯,他们也会去印度。”徐杨斌说。

调研的目的不光是为了情节合理,也是为了更好的票房,尤其是考虑到如今中国电影市场为全球票房做出的贡献,好莱坞的动画人格外重视这里。“好比有只猪的形象,他们也会在调研的过程中专门飞来中国,了解中国人对猪的形象喜好,设计出各种不同的版本以供选择。”

而按照徐杨斌所讲,来做调研的人并非实习生,也绝不是某个普通员工,“都是核心团队成员,大拿级别的,导演、美术总监等等。人不在多,却都是骨干。”徐杨斌说,一部动画电影光是花在调研上面的钱就有上千万美金。

好莱坞的模式离我们到底还有远?至少,我们已经看到了追赶的影子。

追赶的身影

动画电影《小门神》已经确定要在2016年1月1日正式上映,这是追光动画交上来的第一份作业。“我们也有采风。”该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于洲说,“公司的200名员工已经分了七批前往福建。”

如今拥有将近200人规模的追光动画,由前土豆网的创始人王微创立,可以算是国内动画制作领域的大公司了。为了学习好莱坞的经验,王微和于洲等核心团队成员,曾先后多次前往美国,学习皮克斯、梦工厂的先进经验。确实,在追光动画,我们看到了变化。

《小门神》成绩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与大多国内本土的动画团队不同,追光动画的这200人,囊括了动画电影前期、中期、后期的全部环节。一般,为了减低负担、压缩制作成本,国内的动画公司并不会养着中后期的制作人员,这部分工作大都会选择交给外包代工。

可追光动画并非如此。首先,他们并不缺钱。早在创立之初,他们已经通过融资,解决了资金的问题。其次,他们喊出的口号是“一年一部作品。”“第一部作品的前期工作完成了,交给后面的制作,第二部的前期工作又会上来,”于洲说,“就这样像流水线一样,一步压着一步。也不会有闲人。”这像极了好莱坞的工业化生产模式。

按照于洲所说,目前《小门神》后期工作已经接近完成,他们的第二部作品也已经进入中期环节,而第三部作品的前期工作也正在进行当中。“所以我们会分七批去福建采风。”于洲笑了笑,“这是第二部作品的采风,前期人员早在去年已经去过了。”


总结陈词:

在这次针对国内动画电影产业的采访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诸如“上市”、“资本运作”、“融资”等词汇,动画匠人们从动画商人那里得到了资金的扶持,而动画商人则在匠人们手中拿到了产业布局的金钥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双赢。

《大圣归来》的火爆,势必又将引起新一轮的热钱涌入。就像初春一棵刚刚冒出尖儿来的嫩苗,国产动画电影产业尚幼,它还经不住急捶猛打。盲目投资只会在制造更多的失败案例的同时,让这个脆弱的市场再次进入寒冬。

对于如今的国产动画电影来说,谨慎小心的扶持、培育,或许才能让它迎来属于自己的真正春天。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 12:37 , Processed in 1.065455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