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孤灯下的记忆》:一代知识分子身经劫难的人生实录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614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1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孤灯下的记忆》汉唐阳光山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
2017年是已故著名历史学家赵俪生诞辰一百周年,值此之际,其女赵絪女士出版回忆文集《孤灯下的记忆》,作为纪念。
赵俪生学问扎实,博闻强记,讲课极为生动,曾是兰州大学历史系的头号教授。但因“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在最年富力强的时候经受了长达二十年的磨难,所以可以说是一位被埋没了的大学问家。也因此,他的弟子不多,但其中不乏高徒,最著名的就是清华大学教授秦晖。
忆及恩师,秦晖感言:“赵俪生先生从不计较是否某个研究领域的第一号人物,而是感兴趣哪个领域,就钻进哪个领域治学。凭他的才学,无论哪个领域,他都能出成果。”秦晖夫人,同为著名学者的金雁女士,对赵俪生的敬佩之情亦不低于秦晖,她说过:“我是兰州大学七八级的学生,很幸运亲眼目睹过赵先生的课堂风采。学生们称赵先生为‘五绝教授’,‘五绝’指的是板书漂亮、口才漂亮、古文献功底强、外语能力强、理论能力强。那时候无论是不是中国史的学生,都争相去听赵先生的课,教室里人满为患,必须提前占座位才行。”

赵俪生高昭一夫妇于暮年
赵絪写作《孤灯下的记忆》,则展现了赵俪生在课堂下的日常侧影——他作为一个父亲、一家之主的形象,以及与同仁好友之间的交往——文字细腻生动,既是感情丰沛的散文,同时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例如书中记载了作者在山东大学度过的童年时光,校园内父亲及一批学者意气风发的时代;之后为避政治风潮,举家迁往偏僻的西北,但仍逃不开“右派”的帽子,父亲被下放农场,全家人都被波及的坎坷经历;还记载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哪怕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他们也不放弃对任何一个子女的教育。
著名学者雷颐对此评论说:“写日常生活的历史,女性通常比男性写得好,因为女性的视角更细腻。《孤灯下的记忆》就表现得非常明显。例如写河西劳改农场的饥饿状况,提到下工后管理人员要检查每个人的牙齿上有没有绿色残渣,这样就知道是不是在外面偷吃了‘野食’。这个细节,是我在别的书里从没见到过的。再比如形容‘文革’期间的大字报铺天盖地,把楼糊得严严实实,就像一座纸楼,也非常具有现场感。这本书在重构历史细节上很有意义。”
除了回忆自己父母和家人面对苦难时不堕落、不绝望的故事,赵絪在书中还记录了其他知识分子如王瑶、张政烺、周明镇、童书业等的独特风采和多舛命运,以及一批农村知识青年的群像。关于后者,作家陈徒手说:“写小人物,难得见到如此有血有肉的。”
赵絪后来一直生活在甘肃兰州,在她眼中,父亲只是普通的一介布衣,但留给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那就是不忘读书、勤于笔耕。她称这本书是回报父母教养之恩的一份迟交的“作业”,并希望这不会是最后一份“作业”。

【书籍信息】
书名:孤灯下的记忆
作者:赵絪
ISBN978-7-203-09932-1
出版社:汉唐阳光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定价:48.00 元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赵絪,是讲中国通史可比肩钱穆的历史学家赵俪生的女儿,她在书中鲜活地记录了一批父辈学者的独特风采和多舛命运。例如赵俪生与王瑶一生既是对手又是老友,不断较劲又彼此珍惜;赵俪生与其天才般的挚友童书业,两人之间一场无言的泣别竟成永诀;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明镇夫妇,一个天真无邪,一个优雅端庄;钱伟长夫人孔祥瑛女士朴实大方,举止得体,影响她的后人亦是谦和朴素,平易亲切。
作者还记录了自己家庭中几经磨难,但每个成员皆能坦然应对的往事;记录了一批知识青年的群像。她的书写,为一个时代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标本”;她的文字朴实、从容,却又让人意犹未尽。
编辑推荐
作者赵絪幼年时随父母颠沛流离,后来又在时代的动荡中载沉载浮。她记录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山东大学校园里的恬静岁月,教授们的风趣盎然和学者风范跃然纸上;又记录了随后政治风暴中的艰难困苦,知识分子和知识青年们或达观或正直或隐忍或悲凉的图景。在平实又活泼的字里行间,往事如历历在目,令人不禁掩卷沉思。
书中记载的教授们弦歌不辍,其门生也是名家辈出,如赵俪生关门弟子秦晖、王瑶弟子钱理群、张政烺弟子李零。而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有幸一窥那一代皇皇大家,仿佛他们音容尚在。
作者简介
赵絪,1946年生于陕西蔡家坡,成长并定居于甘肃兰州。其父是著名历史学家赵俪生。文字曾发表在多家报刊上,受到广泛关注;同时是一名书画家。
名人推荐
家庭的浸润,时代的磨砺,使得赵絪女士的书写既庄亦谐,又文又野,活脱脱,不入科班之臼。不知别人感觉怎样,我读她的文章,字里行间,时不时就会想起她那落拓不羁、风流倜傥的父亲赵俪生先生,莫非有其父必有其女邪?
——《老照片》主编冯克力
这是一部人生记录,作者忠实地接受了一份时代“遗产”,几十年念兹在兹,执着于表现。所谓“寄沉痛于悠闲”,这也是一个人身经劫难历练出来的一种人生万事举重若轻的本事罢。
——诗人、学者林贤治
我这一生以有幸师从赵俪生先生为荣,他光明磊落嫉恶如仇的人品,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意志,他对学生的爱护和严格要求,都感人至深。作为那一代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赵先生既投身时代潮流又珍视个性尊严,自许“一个信仰马克思的自由主义者”。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晖
赵絪女士彰扬了其父文艺创作的天才。在她那清新流畅行云流水般的笔下,人物昂扬且细致生动,性格鲜明而追求不辍,命运多舛却绝不低头,思维活跃但不入君彀。二十世纪以赵俪生先生为代表的几代思想者,就这样在理想与现实面前艰辛抗争顽强生存。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汪受宽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323389227 )

GMT+8, 2024-12-5 10:50 , Processed in 1.564424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