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派特·巴克代表作《重生三部曲》:写给激荡时代的悲悯史诗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591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0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生三部曲》  [英]派特·巴克 宋瑛堂  上海人民出版社

  “很奇怪,对不对?尽管不支持战争,尽管对将领没信心,尽管堂而皇之的大话一堆,战场照样像是唯一干净的地方,令人向往。”“对。天啊,你说的对。”

  因为即使战争残酷无情,现实、人心更加让人厌恶。

  英国著名小说家派特·巴克在其代表作《重生三部曲》中,通过上述人物对话,对战争和现代文明发出掷地有声的诘问。巴克坦言“小说家可以用一种更开放的方式来处理当代困境。如果你直接处理一个当代问题,有时你所做的只是激活人们的偏见。我认为历史小说可以成为通往现实的后门,这极有意义。”

  《重生三部曲》是派特·巴克最富盛名的作品,包括《重生》《门中眼》《幽灵路》三部。故事背景设定于“一战”期间的英国和法国,几位主人公虚虚实实、贯穿故事始终。1917年8月,写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著名诗人萨松发表拒战宣言,反抗国内政客操纵战事、无数年轻人白白送命的现实,被军方以疯癫为名送进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他进而结识了更多的“战时异类”:不愿和官方同流合污、坚持对士兵进行人文疗法而被边缘化的精神医师瑞弗斯上尉,因身份卑微而被军方排挤的下级军官普莱尔少尉,口吃的年轻诗人后辈欧文。最终,萨松、普莱尔、欧文都宁可选择离开所谓安全的后方,返回战场和同袍们一起共患难同生死。

  小说大多以对话推进情节,三部分别以心理学、政治哲学、人类学等视角来为提供文本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而三部曲自出版以来也是备受赞誉,斩获无数奖项。第一部《重生》1991年出版,首部即成经典,后被搬上银幕、获多项电影奖项提名,并于2014年被改编成舞台剧;1993年第二部《门中眼》推出,获《卫报》文学奖;1995年最后一部《幽灵路》出版,当年即斩获英国文坛最高荣誉布克奖,后又入围布克奖四十周年的“布克奖中之奖”决选。小说家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中大力推荐,乔纳森·柯伊评价其为“20世纪后期英国小说中真正的杰作”,2012年被《观察家报》评选“十大历史小说”之一,与《战争与和平》《狼厅》并列……

  2019年4月,文景首次出版《重生三部曲》简体中文版。如何在激荡乱世中仍努力做一个高贵正直的人?希望中文世界的人们也都能在书中找到共鸣。

  第一部 《重生》

  拒战的萨松,失语的普莱尔,口吃的欧文……一个吞噬青年的社会是否仍值得效忠?

  1917年8月,战斗英雄萨松发表拒战宣言,萨松的朋友罗伯特·格雷夫斯为避免萨松被带上军事法庭或被军方以疯癫为名关押、强制噤声,想办法把他送到了爱丁堡的克雷格洛卡军医院,接手萨松的军医便是瑞弗斯。

  在这所平民皆知专收“疯子”的军医院,不同于时人动辄认为士兵的“弹震症”(即我们常说的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都是伪装,是胆怯、软弱、缺乏男子气概、不爱国的表现,并用电击来对士兵进行所谓的“治疗”,军医瑞弗斯采取的是聆听、聊天、心理分析的方式,经由对话引导病患重建记忆,他也因此受到来自军方和其他医生的巨大压力。

  跟随瑞弗斯同各个病患之间的对话,以及主要人物自身的意识流动,我们得以接触到军医院里形形色色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经历和创伤,比如萨松同著名的战时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的交往,包括对他进行诗歌创作指导等;另外一位贯穿小说始终的重要人物也在此部出场——罹患失语症、身份低微的普莱尔少尉。

  最后,经过“治疗”的萨松放弃反战回归战场,但瑞弗斯心知,“萨松归建的心愿隐藏着捐躯的念头,但另有一种心愿潜藏在这种意向底下,一种真切而深沉的寻死念头。如果寻死不成,他极可能因而精神崩溃。这一次是真正崩溃。”

  第二部 《门中眼》

  没有硝烟的战场里,狂热才是正义。牢狱的门上画着一只眼,谁在监视谁?

  在第二部,下级军官普莱尔成为主要角色,战时伦敦、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就此展开。

  普莱尔从克雷格洛卡军医院“治愈”出院后,在后方服役,任职于军需部。这个战时部门专门协调军需生产,并防止工人懈怠、罢工影响军需供应。普莱尔发现自己儿时恩人、妇女参政论者贝蒂·罗珀因为容留、安排逃兵潜逃至爱尔兰被暗探钓鱼构陷,还被安上谋刺首相的罪名。普莱尔决心还贝蒂清白,谁料到战时体制正是靠统制和树立打击“异类”维持战争:工人阶级是否有异动、爱尔兰人是否要脱离英国引发暴动,一份同性恋名单又让弱势群体被泼上软弱、缺乏男子气概、不爱国的污名。

  在这样压抑的国内气氛下,如同蝙蝠的普莱尔进退两难,最终难堪重负……记忆常有缺失的他向军医瑞弗斯求助。而此时,重返战场的萨松俨然以求死之心猪突猛进,后因被手下误伤头部也回到伦敦养伤,仍需在克雷格洛卡接受医评会审核……

  第三部《幽灵路》

  士兵在倒下,幽灵在飘荡。无间伤痛里,救赎在何方?

  在小说的最后一部,普莱尔终于得知到底是谁出卖了友人,崩溃之下,他决心如萨松一样重回前线,照应手下同袍,跟他一同返回法国的,还有想要替代负伤的萨松回归战场的欧文,普莱尔也同军医瑞弗斯一直保持着联系。小说的后半部,正是以瑞弗斯联想自己当年在南太平洋岛屿做人类学田野调查时的境遇,以及普莱尔的战地日记,交错叙述。

  瑞弗斯的调查日记揭露了令人惊愕的真相——南太平洋岛屿的猎头族并不直接杀死敌对部落的孩童,而是好吃好喝将其豢养,甚至培养成为本部落的官吏,但一旦需要人头献祭,这些人就是储存着的人头。

  普莱尔对这场席卷欧陆的大战亦很悲观,他如此感叹:“现在已经演变成一种自我永续的循环,没有人从中得利,没有人能控制情势,没有人懂得怎么退场。并自嘲:我们是克雷格洛卡的成功个案。看看我们嘛。我们不记得,我们没感觉,我们不思考—职责之内的东西例外。以任何一个文明社会的标准(但现在,文明的定义何在?),我们是令人惊恐的对象。但我们的神经状态全然稳定。而且我们还活着。”

  两厢对照,巴克的意图十分明显,我们的这个社会算是真正的文明吗?最后普莱尔、欧文战死,再也不曾老去。

  派特·巴克扩充当代英国小说之广度,功不可没

  《重生》以乱世为背景,针砭时弊、唤起良知

  派特·巴克于1943年5月8日出生在英国约克郡蒂斯河畔索纳比一个工薪阶层家庭,父亲在她出生前即去世,因母亲未婚生女,她自小和母亲生活在和外祖父母家,母亲改嫁后由外祖父母抚养长大。继外公是一名屠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军,他从不谈论战争,但巴克还是能够感知到他的身体和精神创伤。他在巴克十五岁时因癌症和出血去世,自认是战伤的结果。

  1962—1965年,巴克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国际关系史。她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才开始写作,出版的第一部小说《联合街》(Union Street, 1982)获福西特小说奖(Fawcett Prize for Fiction),并被改编为电影《史丹利与爱莉丝》(Stanley & Alice, 1989)。早期的三部小说关注英国工薪阶层女性。除去著名的《重生三部曲》,巴克还创作了《另一个世界》(Another World, 2000)、Border Crossing(2002)、Double Vision(2003),《写生课》三部曲(Life Class, 2007—2015)。2019年,她的新小说《女孩的沉默》(The Silence of the Girls)也已出版。2000年,她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

  由于此前国内从未出版过巴克的作品,因此鲜少有读者对其的地位有认知。巴克在英国与伊恩·麦克尤恩、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朱利安·巴恩斯等都属于布克奖作家序列。《纽约客》杂志曾评价,“派特·巴克扩充当代英国小说之广度,功不可没。《重生》发人深省,以乱世为背景,针砭时弊、唤起良知。”同为布克奖得主的A。 S。 拜厄特认为“用全新的视角看‘一战’如何影响了人类,如何影响了男人和女人,士兵和平民。”

  相信《重生三部曲》的品质,恰如文景2016年推出的《斯通纳》,即使蒙尘五十年,依然能找到欣赏它的读者。萨松、瑞弗斯、普莱尔等人物在激荡乱世中仍努力做一个高贵正直的人,相信这份精神,在时下的中国,可以感动和激励更多的人。


《重生三部曲》  [英]派特·巴克 宋瑛堂  上海人民出版社

  编辑推荐

  写给激荡时代的悲悯史诗——

  二十世纪末英国小说中极少数真正的大师杰作

  荣获布克奖、卫报小说奖

  入选布克奖40周年最佳小说 | 十大历史小说(《观察家报》) | 《写作这回事》推荐书单

  “很奇怪,对不对?尽管不支持战争,尽管对将领没信心,尽管堂而皇之的大话一堆,战场照样像是唯一干净的地方,令人向往。”

  “对。天啊,你说的对。”

  作者简介

  派特·巴克 Pat Barker

  1943年5月8日生于英国约克郡蒂斯河畔索纳比一个工薪阶层家庭。1962—1965年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国际关系史。巴克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才开始写作,早期的小说关注英国工薪阶层女性。《重生》三部曲是她创作的一个转折点和里程碑,入选布克奖40周年最佳小说、“十大历史小说”(《观察家报》)。《重生》于1997年被搬上银幕且获多项电影奖项提名,2014年被改编成舞台剧;《门中眼》获1993年卫报小说奖;《幽灵路》获1995年布克奖。

  巴克于2000年被授予大英帝国指挥官勋章(CBE)。她现居英国达勒姆郡。

  译者简介

  宋瑛堂,台湾大学外文学士、新闻硕士,专业译者。译作包括《在世界与我之间》《单身》《修正》《占有》《断背山》《近距离:怀俄明故事》《永恒的园丁》等。

  内容简介

  1917年8月,爱丁堡,克雷格洛卡精神病院。拒战的萨松,失语的普莱尔,口吃的欧文……他们经医生治疗成功才能重返战场。一个吞噬青年的社会是否仍值得效忠?

  1918年6月,伦敦,军需部。战时体制靠树立打击异类提振士气。有人出卖了普莱尔反战的挚友,有人发现了曼宁上尉的秘密……牢狱的门上画着一只眼,谁在监视谁?

  1918年11月。法国—伦敦—南太平洋。顾念同袍、不愿独活的普莱尔重回战场,见证最后的战役打响。士兵在倒下,幽灵在飘荡。无间伤痛里,救赎在何方?

  重生

  受到精神创伤的军人来到克雷格洛卡军医院接受治疗,经医评会审核通过后方可归建。发表拒战宣言的萨松少尉经好友格雷夫斯劝说于此接受治疗,以免被视为叛国;出身平民阶层的普莱尔少尉患有失语症,梦魇连连;年轻的欧文严重口吃……瑞弗斯医生坚持精神分析疗法,可也渐渐感到不堪重负……

  门中眼

  普莱尔入职军需部,调查谋刺首相劳合·乔治一事,涉案者却是他儿时恩人贝蒂。普莱尔力图还之以清白,他的精神状态却不允许……爱尔兰局势不稳、工人阶级难堪重负、良心逃兵被监禁、一份四万七千英国同性恋者的名单掀起风云——没有硝烟的战场里,狂热才是正义。

  幽灵路

  “精神疗愈”的军人回归前线战场。除了自己的职责,他们不记得、不感觉、不思考,他们终于可以精神状态全然稳定地奔赴死亡……在遥远的南太平洋小岛上,猎头族用传统的仪式祭奠着亡灵。瑞弗斯抚今追昔,究竟何为文明?

  相关推荐

  小说家可以用一种更开放的方式来处理当代困境——通过书写历史,这种人们不熟悉的幌子来呈现,人们不会自动知道自己对此的看法。如果你直接处理一个当代问题,有时你所做的只是激活人们的偏见。我认为历史小说可以成为通往现实的后门,这极有意义。——派特·巴克

  用全新的视角看一战如何影响了人类,如何影响了男人和女人,士兵和平民。——A。 S。 拜厄特

  派特·巴克扩充当代英国小说之广度,功不可没。《重生》发人深省,以乱世为背景,针砭时弊、唤起良知。——《纽约客》

  《重生》三部曲所讨论的问题是深刻的,如正常神志的本质、阶级政治、战争与性,在无意义的杀戮中挣扎着保留人性。作者用想象力诗意地关照现实。——《出版人周刊》

  巴克的主题——战争与疯狂,战争与男子气概——使得战争的疯狂不仅是一个比喻的说法而已。在文学写实主义的传统下,作者不逞口舌之强,不愠不怒,不矫揉造作地正视现实。她的故事成了一篇反战小说的杰作,并且精彩动人地为她的信念背书。读者在深入小说人物的生活之后,人生观将因此而彻底改变。——《纽约时报》

  这不仅是一部战争小说,作者仿若设身处地般刻画人物故事所流露的同理心,奠定本书在一战文学上的经典地位。——《科克斯书评》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2 23:52 , Processed in 0.820013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