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的著名三部曲: 《竞争战略》、《竞
争优势》以及发表较迟的 《国家竞争优势》是管理领域中经典性的著作,这
些著作对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三部曲的前两部发表于80 年代初期,而且
正如著者所说,著述所针对的读者是实际工作者,这就使三部曲拥有极为广
阔的读者群体。三部曲的多次再版可以证明读者的广泛及其内容经久不衰的
魁力,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不仅理
论工作者而且实际经济工作者,包括企业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以及政府的或
非政府的机构的工作人员已逐步认识到,波特的著述为理解企业行为和指导
竞争行动提供了基本方法与结构性的知识框架。波特的许多光彩夺目的思
想,例如关于竞争的五种作用力、三种基本战略、以及价值链的分析框架是
如此强有力,以至于财务分析、市场营销策略等等非常专门的领域也都全面
地融入并吸收了这些思想。
作为一门科学,中国的管理研究还远未成熟,借鉴西方的某些经典性成
果是很自然的事。但是,从管理学科的性质上看,可以说多少介于自然与人
文两类学科之间,这就使术语体系带有较强的社会文化特征而给翻译者带来
了困难。在一定程度上,翻译过程不得不带有创造色彩,因为在中国现有的
管理语汇中确实找不到能够百分之百地与英文原词 (这些词中许多也是近年
的创造或至少是老词汇被逐渐赋予新的意义)相对应的词汇,这就要求译者
在一定范围内做出选择。在许多情况下,选择的范围很宽广。可惜的是,由
于近年来***、台湾以及大陆汉语在管理词汇上各行其是,而大陆不同行业
也往往使用不同的汉语词汇来译解同一英文词,这就使得译者不得不在多种
可能中做出权衡。应声明的是,译者无意以为本书所选择的译法就是最好的,
事实上,往往是迫不得已而求其次的结果。看来,要使汉语的管理词汇取得
基本的统一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还应该说明的一个典型情况是,作为竞
争战略,当然会涉及企业行为的一切主要方面,例如市场营销、生产管理、
会计、财务、人力资源等等,因而每一专门领域非常专门化的术语自然会或
多或少地出现在不同章节中。为了增强本书的可读性 (这也是波特的本意),
译者试图使用最一般的通用语汇来冲淡某些场合下非常专门化的术语所带来
的海涩。总的来说,译者竭尽全力试图避免因翻译不妥而把波特光彩夺目的
思想搞得黯然失色或带来形象上的扭曲。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得到所指导的研究生的支持。他们是方元 (MBA 学生,
负责 《竞争战略》的第一至十章,第十四至十六章及附录),倪凡 (硕士研
究生,负责 《竞争战略》的第十一至十三章),孙爱军(硕士研究生,负责
《竞争优势》第一至四章),孙雪(硕士研究生,负责《竞争优势》第五至
八章、第十二至十五章)以及雷燕 (MBA 学生,负责 《竞争优势)第九至十
一章)。他们不仅翻译了初稿,还参与了名词甄订和校对。没有他们的帮助
这一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
在此,译者谨向一切支持过翻译工作的同事、同行们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