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肚子上的肥肉特别难减?可能是出生之前就饿着了

[复制链接]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590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3-18 0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许多尝试减肥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减肥最关键的指标就是腰围,而肚子上的肥肉也是最难消除的。
  为什么一些人容易在肚子上长肉,一些人容易在四肢上长肉呢?有许多人身上看着挺瘦,肚子却非常大,这又是怎么回事?
  其实,肚子里的脂肪原本是来保护你的,所以难减(当然肚子里的脂肪太多了并不是好事)。而脂肪容易囤积的部位可能和胎儿在子宫里发育时的营养条件有关,那些在胎儿时期营养不好,或者出生时体重过轻的人更有可能在肚子里长肉(内脏脂肪比较厚)。
  细菌的刑场
  肚子里的肥肉,也就是包着内脏的肥肉,叫做内脏脂肪组织(VAT),它们主要长在网膜(omentum)上。
大网膜(黄色)。网膜包括小网膜,大网膜和网膜囊。

  许多人只知道网膜上挂着肥肉很讨厌,但却不知道,网膜不仅可以充当内脏缓冲垫,还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网膜覆盖着重要内脏,为它们提供了物理和免疫双重保护。
  内脏脂肪组织里的脂肪细胞就像淋巴结一样,对许多免疫信号有反应,它们是肚子里的一个重要的细菌监狱和刑场,还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一道护城河。
  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免疫吞噬细胞吃掉细菌以及外来物质以后,就会把垃圾运到网膜上。网膜就像一张蜘蛛网,可以用胶原蛋白封印感染的部位,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网膜也会包住外来物质。许多外科医生都注意到,插入腹部的导液管会被网膜包起来。
  网膜还是细菌的刑场。白血球(如中性粒细胞)会从血液来到网膜上的一种叫做乳斑(milky spots)的地方,暴揍那里被关押的细菌。
  网膜不但是细菌的监牢和刑场,还是免疫系统的城墙。网膜的血管和肝脏相连,连接处有特殊的免疫细胞(肝星状细胞和肝巨噬细胞)守卫着。来自肠道的血液只有经过网膜和肝脏这两道安检以后,才能进入人体循环。
  外科医生很早就意识到了网膜的超强免疫功能。一百年来,医生把网膜当作了原生态的抗菌创可贴,在面临严重术后感染风险的时候,医生有时会切一块网膜贴在病人的肚子、颈动脉,甚至心脏上保命。
  儿时挨饿身体差,肚子上更容易长肉
  也正是因为内脏脂肪组织的重要免疫作用,因此人体在面临感染,或者营养不足的情况下,身体宁可舍弃其他部位的脂肪甚至肌肉组织,也要保住肚子里的这团肥肉。
  比如,受到 HIV 感染,但是没有发展成艾滋病,而变成了长期感染的人的腹部内脏脂肪就更为深厚,而其他部位的皮下脂肪则减少了。
  患有一种局部肠炎——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的人的肠系膜(网膜的一部分)脂肪特别厚,但是皮下脂肪也减少了。

  更明显的例子,就是贫困地区儿童的珍宝珠体型(thin-fat)——四肢纤细,但是肚子却很肥大,体脂率比较高。
  在哺乳动物营养不良的时候,细胳膊细腿顶个软塌塌的小肥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为身体宁可不要其他地方的脂肪甚至肌肉组织,也要维护肚子里的免疫相关脂肪细胞的活性。
  珍宝珠肥肚的本质功能还是为了防病。母亲怀孕时营养不良,或者出生时体重过轻的孩子容易感染疾病。比如,在儿童期经历了严重营养不良的人的肠道可能会“漏风”,这在医学上被称为肠漏症(leaky gut),也就是说肠子的渗透性变高,细菌啊、过敏原啊、毒素啊可以轻易穿过肠壁进入血管,跑到人的全身。

  这就会引起网膜的炎症反应。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在网膜上多囤积一些脂肪可以在短期内保护内脏免受感染,因此他们的肥肉更容易长在肚子上(内脏脂肪),而不是周身(皮下脂肪)。
  相反的,那些在胎儿和幼年时期营养条件比较好的孩子更不容易受感染,他们的肥肉则容易遍布全身,而不容易累积在肚子上。
  比如,2009 年,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对印度的珍宝珠体型的儿童的核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和伦敦白人母亲生出的孩子相比,这些印度儿童在 2 周大的时候,腹部脂肪层更厚,而其他部位的脂肪则更薄。
  再比如,2010 年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出生时体重过轻,但成年后超重的英国人肚子里的肥肉主要长在肚子里面(内脏脂肪),而不是皮下;但是婴儿时期营养条件正常的美国胖子的肚子上的肥肉则两边都长。
  反噬的肚肚
  这种在幼年时期靠给网膜加 buff 来续命的短期策略,在长大后反而会变成一种负担。
  超厚的内脏脂肪是病态的,它的免疫反应很差,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免疫保护。实际上在胖子的网膜上,死掉的脂肪细胞很多,巨噬细胞聚集成球,往往是一坨巨噬细胞围着死掉的脂肪细胞胡吃海喝。巨噬细胞忙着吃死胖子都来不及了,还有时间管别的坏蛋吗?
  根据史密森尼热带研究所的演化生物学家 Mary Jane West-Eberhard 本月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个假说,虽然网膜在人生早期可以保护人体,但是后期却可能会反噬。二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就被发现和网膜有关,网膜很可能就是肥胖症的邪恶轴心。
  比如,根据 2001 年发表在《英国医学通报》(British medical bulletin)上的一项综述性研究,那些出生时体重过轻,但是后来一下子窜回来的儿童(追赶性生长,catch-up-growth)长大后更容易罹患肥胖相关疾病。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生于史称“饥饿严冬”(Hunger Winter)的那代荷兰人。在这段人为因素造成的饥荒期间(1944-1945年),数万人死亡。而母亲在怀孕期间经历了这半年饥荒的荷兰人,长大后身高体重指数(BMI)更大,也更容易患上慢性疾病,如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病等。
饥饿严冬时的荷兰儿童@National Institute for War Documentation, Amsterdam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移民到富裕地区后容易出现啤酒肚和救生圈,这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觉,让人以为苹果体型(腰腹部特别胖)与这些人的种族或基因有关。
  West-Eberhard 认为,苹果型身材体现的是成年后和胚胎发育时的营养条件的错配,那些出生在乡村的人在宫内发育时营养条件相对较差,他们的网膜被调为了脂肪囤积档,“但悲剧的是,那些进城务工的人手头本身就紧,他们通常会买那些不利于健康,但很便宜食物,”这些食物里廉价的卡路里就会被转化为啤酒肚和救生圈,附着在他们的腰腹部。
  West-Eberhard 进一步推测,由于瞩目的大肚子预示着童年营养条件差,是出生阶级的一个显性指标,所以,古往今来和体型相关的社会阶级歧视也应运而生。比如,强调细腰的紧身衣,突出臀腰比例的裙撑无一不是暗示优渥营养条件的阶级差异产物。
  看来,啤酒肚、救生圈本是免疫系统的好心,只不过在卡路里过剩的时代,反而办了件坏事。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1 05:38 , Processed in 2.293502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