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大后期,各路天才名将纷纷去世,整个政局趋向于平衡,这时候的三国就像是一潭死水,再也谈不上精彩二字了,当时刘备也知道自己年事已高,如果不能尽快平定天下,那么就希望不大了。
就算刘备知道自己创下的蜀汉集团能够稳固多年,并且子孙后代们有望完成遗愿天下,但刘备自己想当一个汉高祖刘邦这样的人物,他并不愿意一直局限于死局之中,所以在二弟关羽去世之后,刘备就知道自己找到了契机,第一方面是他真的很生气,毕竟跟关羽有一定的感情,而第二方面就是当时整个蜀军的士气比较高涨,大家都接受不了关将军遇害的事实,所以刘备才决定带领大军南下。 也就是说,刘备在南下攻打东吴的时候,其实整个士兵的士气是非常高昂的,在古时候,师出必须要有名,无名之师根本无法打仗,这一点很好理解,如果没有一个核心目标,大家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要打这场仗,那么士兵们的战斗力也会下降很多,大家会无法拧成一股绳,这是军中大忌。
尽管刘备占据了人和,但还有两者是不利于他的,古时候的冷兵器战争,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与地利全部都是属于吴国的,因为此时的荆州已经有一半是属于吴国,刘备军队要去跟吴国对战的话是非常吃亏的,首先是攻打吴国不能全靠陆军,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水军,而刘备的水军质量不如东吴。 此外,刘备处于上游,如果位于上游的话河面会窄很多,尽管刘备可以组织很多的水军,但是同时能够容纳的船只太少,所以无法跟下游更多的船只进行对战,吴国方面等于就是扼住了一个狭小的口子,可以等着蜀国的水军来自投罗网,另外,蜀国跟吴国进行交战的边界是非常危险的,它完全就不能放开手脚直接大举进攻。
因为在北边,还有大量的魏国士兵一直在虎视眈眈,他们就等着吴国什么时候出现失误,或者蜀国被吴国打败,然后立刻冲进来分一口汤吃,如果两方打得两败俱伤,那么就更好了,他们可以直接冲进来把两家都通吃了,基于以上原因考虑,其实刘备的夷陵之战几乎是不可能获胜的。 不过关于这场战争,其实刘备手下最聪明的军师诸葛亮曾经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所有军队立刻以神速攻向吴国,用气势镇压住吴国,让他们没有时间调军,而如果在刚开战的时候,就能占领吴国一些地盘,那么必然会让吴军士气大失,尽管蜀国花费的代价也不小,但这场战争赢面就大了很多。 此外,诸葛亮的上策是见好就收,因为此时拥有许多大家族盘踞的东吴必然会提出求和,而中策则是据白帝城,以守势对抗东吴,以不变应万变就不会吃太大的亏,可惜的是,刘备最终取了下策直接进攻,也许是他太急躁了,所以才导致中了陆逊的火烧连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