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摄影美图] 这里有154个苗族的传说,传承着历史

[复制链接]

绿铜v3_05绿银v3_05绿金v3_01紫铜v1_05紫银v1_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5 1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再一次来到贵州,来到雷山县,认识雷山要从她的154个村寨的历史去感受,感受她的诗意与文化传承。这里有苗族的传说,他们纵情放歌,这里山水明媚,芦笙悠扬,铜鼓铿锵,一切的自我觉醒,文化自信,显然构成了雷山154个村寨的神秘故事。

一座大山,半部苗史。雷山是苗族文化的发源地和核心布区,拥有300个唯一性、多元化的苗族村寨,构建了比较完整苗族文化体系。全县完整保存的吊脚楼就达5万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功能齐全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古老的河姆渡文化“干栏式”建筑风格。居住人口为83.4%的苗族家家户户都有银饰,素有“中国苗族银饰之乡”美誉,其蕴藏的苗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这篇文章我们来讲讲雷山县154村寨中的西江千户苗寨,西江声明远播,却很少有人知道她的魅力所在,这里现有1000多户人家,6000多人。苗家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颇为壮美。说这里是苗文化的精萃所在,可谓名副其实。

当细雨蒙蒙的西江,为大山深处的千户苗寨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层层叠叠的苗寨,时隐时现似乎成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西江千户苗寨以它原生态的景色吸引着无数游人,这里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苗寨,它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最为完整的地方。

古树为一座座大山披上了绿装,这里气候湿润,成就了永恒的绿色。山脚下的村寨口举行了苗族特有的迎宾仪式,老人吹奏着用竹子制成的乐器,女人头戴银器制成的帽子、银项圈、特大的铸有图案的银锁,身穿色彩绚丽绣有民俗图案的衣服和长裙,打着伞晃动着舞步。银须飘飘的长着给我们敬上了自酿的大碗甜酒,又笑盈盈地与我们合影。身穿民俗服饰的女人用系有红带的牛角,微笑着为客人再次敬酒,闪光灯不停地闪烁,留下了一张张欢快而难忘的照片。

苗族人喜欢用长桌餐来款待客人,中午时分,我们沿着木楼梯登上了苗家的吊脚楼,木制的房间内一条细长的纯木长桌上放着苗家菜肴,扣着的碗底上放着一枚枚红蛋,苗族姑娘提着酒壶天籁般地唱起了敬酒歌为我们敬上了大碗的美酒,聆听着歌声,品着美酒和菜肴,我们情不自禁地举起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在雾气中登高远眺,鸟瞰西江苗寨,两座大山布满了层层叠叠的苗屋,黑压压的似乎将大山严实包裹。大雾弥漫着大山,朦胧的轮廓时隐时现,这层薄薄的面纱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它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给人留了诗意和遐想。虽然我们没能看到夜晚的苗寨,但脑中依然勾勒出它的图案,月色下满山头的点点灯光,错落有致,像闪烁的火花,将大山装点得璀璨夺目、一派壮观。

走下山,遇到一位带着花镜的苗族阿姨,专心致志地绣着传统图案的苗花,在黑底上更显靓丽。虽然已无数次看过依然兴趣浓浓,这也许是民俗的才会有着永恒的魅力吧。和阿姨聊天得知,阿姨是苗族刺绣非遗传承人,世世代代做着刺绣,在苗族男女是平等的,老人为儿子留下房屋良田,为女儿刺绣服装佩戴银饰品,价值几十万不等。

街上你会碰到很多身穿苗族服装的老人,头上戴着大朵红花,身穿刺绣锦袍。除了银项圈、大银锁外背后的服装上还镶有各种银器,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苗族人喜欢将全部财产换成银子打成银饰品戴在女人身上,装扮女人,在任何情况下,带着女人就带上了全部财产。如果你喜欢,可以合影留念,她们也会很开心的配合,呈现出苗族人好客的情态。

古街上一间挨着一间的特色商店,也是游客闲逛的地方,印象最深的的是有两人挥动着木槌轮流敲打木盆中的米糕,协调的动作夹带着汗水,呈现一种原始的劳作。另些人拉着长长的黄色姜丝,魔幻般地缠绕制成姜糖……他们为我们演绎了古老传统的工艺。

时间流逝,我们也将离开大山,告别了大山深处的西江千户苗寨,就算回到家中,每每回想起来,眼前又仿佛缓缓展开了一幅苗寨的水墨画卷,这是大山深处的画卷,它是那样神秘而美丽。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0 03:47 , Processed in 1.559608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