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告诉你春季如何预防“柳絮过敏”

[复制链接]

 成长值: 15250

灰铜v1_05绿铜v3_04灰金v1_05绿银v3_04绿金v3_01紫铜v2_01紫铜v1_05紫银v1_01灰铜v3_01绿金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4-11 1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飞絮逐水,杨柳堆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是古人用来描写春景或者借景抒情的语句,其中都有一个“絮”字。飞絮是柳树、杨树、芦苇等的种子。每年的四月飞“雪”,在让我们领略诗意中浪漫的同时,也让不少人苦恼不已。



一、北方城市绿化为何偏爱杨柳?

主要原因:杨树、柳树属于速生树种,成材时间较短、生长快、成本低、好管理。

自1950年国家提出“普遍护林,重点造林”的口号,造林运动延续至今。1979年3月12日被确定为植树节后,全民义务植树开始,截至2014年国人总计植树614亿株。

在这场植树造林运动中,要在短时间内制造防风固沙绿化带,而生长能力最强的就是杨树和柳树。于是,杨柳以成材时间较短、见效快、成本低、好管理等优点,迅速在北方普及。



前人栽树,后人除了乘凉,也可能遇到麻烦……

二、杨柳也是有“男女之分”的!



树分公母的现象在自然界并不多见,杨柳便是雌雄异株!

杨树飘絮的“罪魁祸首”就是雌性杨柳。春末夏初时节雌柳树开花后不久就会飘出如雪的柳絮,里面包裹着柳树的种子,飞絮便由此而生。

三、杨柳飞絮为何难治?



目前治理飞絮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高位嫁接,把雌株的头砍掉,取雄株的接穗给嫁接上,主要针对柳树,杨树是不可能高位嫁接的;

二是用抑制剂,就是给树打针,今年打一针,明年飞絮就没了,这种做法单株治理效果比较好;

三是杨柳开花时采用高压水枪清洗。

为什么有治理办法了,飞絮问题还年年依旧呢?

主要是因为,这些治理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无论嫁接还是打针这都有短处。

打针一株树要花费30元到40元,而且每年都要打,成本过高;在雌株上嫁接雄株,实际上是砍去母树的头,接上公树的头,由于植物和动物不一样,动物繁殖靠的是一个繁殖器官,植物是每一个细胞都是繁殖器官,因此如果后期养护跟不上,嫁接后的柳树会变成“雌雄同体”,依然会飘絮。

也有人提出了治理杨柳飞絮的“治本”之道:用新树种替代杨柳树,花很长一段时间逐步淘汰雌性杨柳;还有一些人认为应该一砍了之,但如果大量伐除这些树木,会引起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造成更为严重的生态损失。



“治标”成本太高,大规模推广不现实;“治本”要么时间太长,要么过于极端得不偿失。



四、杨柳飞絮有哪些危害?

杨柳飞絮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影响环境质量,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漫天飞舞的杨柳飞絮常飞入行人的眼睛、鼻孔,使人们感觉非常不适,特别是对那些容易过敏的人群,接触飞絮可导致皮肤过敏,出现红疹和瘙痒等症状,严重时可刺激加重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飞絮还可携带和传播病菌,导致鼻、眼等处产生炎症。

第二,对公共安全、交通安全和公共设施具有一定的危害。

飞絮常堵塞汽车水箱散热片使汽车易开锅熄火;可遮挡行人、车辆出行视线从而影响交通安全;飞絮属于易燃物质,接触明火极易导致火灾发生;此外,飞絮也会影响一些高精密度仪器的准确性。



五、如何预防“柳絮过敏”?

(一)每天清洗鼻腔

过敏性鼻炎者,或对花粉、柳絮敏感的人,每天清洗鼻腔2-3次。药店、医院可以买到清洗鼻腔的专门洗鼻器。或在小吸壶里装上生理盐水,通过鼻子吸入,可彻底清除鼻腔内的花粉成分。

(二)户外锻炼选对时间

过敏体质的人要远离柳絮和花粉,最好减少外出,尤其是哮喘病人。要做户外活动及各种运动项目时,尽可能选在柳絮指数最低的时候,像是清晨、深夜,或是一场阵雨之后。

(三)“武装”好再出门

外出时尽量做好防护。易过敏的人在春季应少到公园等花粉、柳絮较多的地方去或戴上口罩。戴眼镜可以减少你的眼睛受到影响的机会,骑自行车和电动车的朋友,出门的时候,最好围上纱巾或带上墨镜。当有柳絮飘入时,千万不要用手去揉,这样会擦伤眼结膜,若柳絮进入眼睛深层,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将异物取出,以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四)进门前要“安检”

进门前一定要把身上的柳絮清理干净,如果清理不干净,进门后,一定要把有柳絮的衣服清洗。最好用温水洗脸,以免柳絮那看不见的细丝残留。

(五)易感人群多补充维生素

平时多吃水果,三餐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如小白菜、西红柿、胡萝卜等。小孩和老人可以服用抗过敏药物来进行预防。在烹饪时,可以多放点生姜,能帮助减轻因过敏导致的身体炎症。也可以准备一些姜糖,当零食吃,都能有效缓解过敏症状。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7 19:16 , Processed in 2.388644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