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
散文:《梁晓声散文两篇》 作者:梁晓声 梁晓声,男,作家,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曾是知青,创作之初以知青题材小说为主,后转向广泛的现实题材,兼及散文、杂文写作。 推荐语: 这两篇散文一篇是记人,以情深动人;一篇以是记事,以理服人。《父亲的荣与辱》沿用梁晓声一贯真挚感人、细节见长的特点,在深情的笔触下,父亲这位新中国第一代优秀建筑工人的形象栩栩如生,这是中国工人阶级的脊梁,让人自豪,又让人对其命运心酸、心疼,这是梁晓声高明之初,没有为尊者讳,也没有概念化、脸谱化父亲的形象。《好心怎么做下了坏事》借用为鸽子换窝这件生活中的小事,作家对不调查研究盲目下手、自以为是自作主张等进行反思,以小见大,富有一定的哲理。——刘琼 梁晓声两篇散文,一篇写父亲,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工龄三十余年,退休后的工资是四十六元”,虽待遇微薄,却没有怨言,在与儿子的闲谈中,显出明达与淡然;另一篇是家里不速之客鸽子,为它造窝,留它孵蛋,不慎鸽子负伤,鸽蛋打碎,“好心办坏事”。不同的两文,有悔意,也有敬仰,而人与动物情感相通,作为文章高手的作者,在不动声色中,展示心底最可宝爱的情感,看似漫不经心,却波澜激荡,精练老到见功力。——王必胜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父亲一直以身为领导阶级一员而自豪,从来不占公家便宜。然而他的心中却有不为人知的隐痛,直到晚年才向儿子袒露。尽管如此,他并不埋怨,他只说“他们对不起我”而不说“国家对不起我”。作家用平实、朴素的语言,为我们再现了那个年代一位普通工人的形象,令人心生敬意。——徐可 父亲,母亲,家,是文学永恒的话题。《父亲的荣与辱》是一篇关于父亲和家的散文。梁晓声老师笔下的父亲,谨慎、胆小、克己,甚至木纳。他是建筑工人,在私底下他本可以轻易而举地拿一些水泥回家,家里的房屋年久失修,急需用这些水泥,那个年代,水泥是金贵物品。极其容易简单做得到的事情,在父亲那里却成了不可逾越的屏障。父亲奉行:他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中国领导阶级的一员!后来,父亲又有一些屈辱经历,但父亲却接纳了这一切。梁晓声老师通过他父亲的从容克制,让我们再次重温,何谓奉献,何谓牺牲,因为他们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他们是一代建设者的光荣!——葛一敏 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后来支援三线建设去四川,离开东北沈阳,“文革”后退休。“我曾问他:‘爸,你是工人的年代,工人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你觉得你真的领导过什么人吗?’”他沉默良久,才以低缓的语气回答:“我明白你的话是什么意思。但凡是一个国家,哪一个国家没有几种说法呢?有些事是不必较真的,太较真没意思。”片刻,又说:“我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对得起发给我的每一份奖状,这就行了,是不是?”作者是小说家,在这里运用白描手法,再现了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形象,虽然语言朴素如水,却具有击打灵魂的重量。——王彬 日常生活的点滴。前篇是对父辈滴水成海的深情大爱和敬意,后篇是对人生的反思和醍醐灌顶。——彭学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