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目光》

[复制链接]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614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8-6 1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目光》

  作者:杜卫东

  杜卫东,1953年生于北京。现任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曾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社长、《小说选刊》杂志社主编。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至今已在全国各种报刊发表散文、杂文、诗歌、报告文学、小说、文艺评论和剧作近600万字,结集30余部。近年有《杜卫东自选集》4卷及为第一作者的长篇小说《江河水》分别由作家出版社和东方出版社出版。有多篇散文被收入苏教版、人教版的中学语文课本和辅导教材。有多篇作品和词条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杂文卷》《中国新文学大系微型小说卷》和《中国杂文鉴赏辞典》等各种权威选本。曾获各种奖项十余次。散文集《岁月深处》被翻译成英文在全球发行。近日,作者的长篇小说《吐火女神》和散文随笔集《有一种悔恨叫永远》将由《光明日报》出版社隆重推出,在全国新华书店和各大网站销售。

  推荐语:

  相比许多晚清政界人物,对黎庶昌的文学描述较少,这一点是此文的独特价值。作为当时的著名外交家,他的胸襟见识超凡,洞悉天下大势,但其变法求新的建议却不为主政者采纳,郁郁而终。通过对其报国无门的悲剧命运的描写,充分而深入地分析揭示了时代的顽疾,思考深邃。文笔生动老到,叙述疾徐有致。——彭程

  这是一篇具有恢弘气象、视野开阔、站位高远的历史大散文。文章钩沉的人物和对象是有“贵州好汉”“曾门弟子”之称的清朝驻日大使黎庶昌。这个人物在今天已经逐渐被淡忘,但这是一个具有特殊性格、才能和遭际的特殊人物,作家通过对这个人物的勾勒书写,严肃地探讨一代知识分子报国图强、留名青史的抱负。作家的语言华美丰瞻,充分展示了汉语言的表意能力和美感魅力,同时,也是对大散文类型的开拓和贡献。——刘琼

  作者到访遵义沙滩,追忆凭吊清末贤人黎庶昌。文章摹写若干物事、细节和场景,叙讲黎庶昌的起身、使欧、使日以及斡旋中日甲午战事的故事。在世界大势和时代格局中定位并把握黎氏的思想、意绪、气度和情怀,雅人深致。——梁彬

  作为记叙晚清著名外交家、散文家黎庶昌行状的文字,主人公出使法欧、日本的不凡经历和文学成就,从历史回望和现场寻访中,得以展现。同时,一个有抱负者郁郁不得志,壮年而终的背影,令人唏嘘。文字细密沉实,叙述博雅而摇曳,从尘封的历史中找寻民族先贤的思想精神的力量,在散文创作人文情怀稀薄的当下,饶有现实意义。——王必胜

  作为晚清著名的外交家,作为一名从西方盗火的知识分子,黎庶昌在走向世界的行旅中,获得了别样的文化眼光。他固然重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但他更关注民俗民风所反映出的国民心理。他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糟糕透顶,反而认为西方列强的“美善之风”亦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觅到思想的资源。他既有文化自信,又能从中西文化的对比中洞悉中国的种种不足。他行文著书,引火种于华夏;不惧刀斧,发宏论于庙堂。然而,他所提出的富国强兵的建议并不为朝廷所采纳。不是由于他缺少洞察时事的目光,而是因为清廷没有刮骨疗毒的勇气。睿智与腐朽的种种细节,已经在历史的底片上纤毫毕现。——徐可

  文化散文,早已有之,早些年以文化散文著称的是上海的黄裳先生,他的这类散文没有飣餖气,舒卷自如,清新而有文化厚度。近些年的文化散文,主要是历史文化散文大行其道,履迹所致,看到一处名人故居,搜集一些历史资料,等而下之的仅仅搜集一些当地旅游讲解一类的词句,便撸袖子和泥叠句垒章,这样的散文,读之令人生厌。《目光》则无此毛病,在往昔与现实之间穿越飞翔,在历史的沉吟中展现了作者的灵魂,这个灵魂既是历史也是现实,更是散文的灵魂,没有这个灵魂还写散文做什么?这就是我推荐《目光》的理由。  ——王彬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323389227 )

GMT+8, 2024-12-5 11:07 , Processed in 2.212652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