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大陆] [上影节]郭敬明炮轰大导演:老一套行不通了

[复制链接]

区版勋章 - 区版勋章

灰铜v1_05蓝铜v2_05蓝铜v1_05紫银v2_04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紫铜v1_05绿铜v3_05紫银v1_02蓝银v1_05绿银v3_05绿金v3_05宝血灵晶红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0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郭敬明与方文山

6月18日下午,“潮流生产力·华语电影青年制造”电影论坛在第十六届上海电影节上召开,徐峥、郭敬明、薛晓路、杜家毅、杨采妮、张猛、方文山以及主持人何平出席,共话年轻导演从业所遇到的困难,成功所获得的经验感想以及对时下一些热门电影现象的看法。
这些或坚持个人创作理想、或取得巨大商业成功、或在多个身份角色之间来去自由的新人导演,分享了许多对于电影的真知灼见,尤其是徐峥和郭敬明,更是贡献了大部分的精彩观点。徐峥认为越来越多的演员、编剧、作家转行当导演,这正说明了中国缺少职业导演,而“《富春山居图》现象”则反映了中国此种类型片的缺失。郭敬明则提出“中国电影市场观众正在更新换代”的观点。
有意思的是,论坛上还出现了一些导演之间的争鸣。何平导演表示电影工业的基础是技术,而大片是技术发展的载体,“要宽容中国有烂的大片”。徐峥则委婉反驳说,“电影没有大小片之分,电影的基础应该是剧本、是故事”。何平也隐晦表达了他对于郭敬明的“观众更新换代”说的不赞同,“与其这样说,不如说中国观影市场还不成熟,成熟的市场应该是多元的”。


【现象谈】
现象:演员作家纷纷转行当导演
徐峥解读:说明中国缺少职业导演
当天论坛上的几位,除了主持人何平,其他几位嘉宾都并非导演出身。他们有的是作家,有的是编剧,有的是演员,有的是作词人。越来越多的非导演开始转行做起了导演,对此,徐峥从个人经历出发,分析称这正说明了产业的不完备和不成熟,说明中国缺少职业导演。
“今天我们看到有这么多不同的角色,大家坐在这里都变成导演,其实这也是一个现象。某种程度来说,导演的路不一定要读导演才能做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们缺少导演,缺少职业导演,更不要谈拍专门类型片的、专门的导演。所以使得编剧辛辛苦苦写了一个剧本,结束以后说我如果自己不把它拍出来的话太亏,因为自己辛辛苦苦写了一个,交给一个不是那么专业的导演,就拍的没有那么好。如果交给一个著名导演,又变成著名导演的作品了”。
现象:文艺片导演生存难
徐峥解读:选择艺术导演之路注定面临艰难现实
论坛中,杜家毅提到了文艺片导演所面临的个人理想主义创作受阻问题,同时他还表示了对现今“唯票房论”的失望。
对此徐峥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应该由创作者自己解决,“不应该由别人给你定一个什么位置”。徐峥认为,一部电影一定是和观众一起完成的,所以作为导演,必须不能回避,“我们怎么样去拍一个东西能够得到更多的共鸣”。“有的人拍电影传递的是普世价值,可能会得到更多关注,有些人思考的东西更深或者是比较偏,对观众的要求就更高,那后者也需要去思考怎样更好的去表达,传达给观众”。
“有些导演必然会面临你所思考的问题太深,难以被大众理解的问题, 那就要靠他自己的坚持了。我们的体系里没有太多的空间和支撑,所有的指向都更多倾向于利益。当你决定要做一个艺术导演,你就注定面临更艰难的现实。但如果你继续坚持,你依然会赢得大家的尊敬”。
现象:中国观影市场已更新换代
郭敬明:上一代人面临生存这一代人纠结物质
郭敬明拍《小时代》,“所有人都争议说,你为什么拍那个强调物质的东西”?“其实这个是我想放到小说里面,或者放到更大的层面去讨论的东西”。郭敬明提出,其实现在电影的观众群众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为什么看到很多大导演都有偶尔失手的时候,是因为中国电影市场观影群体从上一代到下一代。
“09年的时候,观影的平均年龄是25.7岁,但是到了2013年的时候已经变成21.7岁。21岁,就是一个大学生,而且是一个平均数字。如果还用上一代想法拍电影的时候,那会出现问题的,因为越来越多的新观众加入了这个市场,但没有提供新的类型的影片给他们,所以他们还是看那些,但总会有一种饥渴,一旦这个时候有一个新的类型,符合年轻人的东西出来的时候,市场就会大起来,并不是说他们创造了这个。一直以来房间里面有一个巨大的空白,一旦有人勇敢的站出来做的时候,就会成功”。
为什么讨论物质?郭敬明解释,”我们上一代,他们的人生里面不存在物质这个概念的,他们面临的挑战不是很多,他们需要面对的是生存,是否活得下去,在战乱、饥荒的情况下面,人们的极限状态、这种挣扎、痛苦。但中国已经发展到现在,大部分的人不会经历生存的极限状。是不是不在这样的极限状态下面人们就不会有挣扎、痛苦呢?不是。也会很痛苦、挣扎。因为社会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内心产生了对物质的焦灼”。
对于郭敬明的观点,何平进行了补充。他认为中国观影市场还不成熟,而欧美电影市场可以让不同年龄的导演在一个环境中共存,“中国市场需要的是多元,让大家想拍的电影都有它的份额”。
徐峥解读:反映了一种类型片在中国的稀缺
说起最近大热的“《富春山居图》现象”,徐峥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看热闹的心理的背后,也存在着另外一个问题,反映了“这个类型的一种稀缺,因为这部电影摆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类型在那里,我们看不到,我们没有中国这样类似的产品,我们只能看到外国人以这种方式在那里high,《007》也好、《碟中碟》也好,我们没有。我觉得分两面来看,才能看清楚这件事的全部”。
而对于同档期的《逆光飞翔》排片少一事,徐峥认为,这是由于市场的不成熟造成的。“如果像国外,如果在整个市场上面,我们看到的类型片是健全的,或者我们国产片自己的类型片是健全的,它的商业元素、温饱问题已经都解决的情况下面,《逆光飞翔》这样的电影是属于一个很高端主题的电影,应该有一个单独的区域,它的区域应该是被保护、支持的。但在大家有一些基本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话,放在那里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在国外有很多艺术类电影也不是票房很高的,但有通过其他的渠道,政府支持,基金、艺术院线、包括获奖的渠道,让它有生存的空间。我觉得作为电影投资方也是两种不同的方式,有一些人是有文化理想的,也会渐渐的再去细分这个市场,再细分这个投资的企图,也会有那样的企业家来专门支撑这样的电影”。
现象:大片已死,小片崛起?
何平:大片支撑电影产业,宽容中国有烂的大片
中国电影从去年到现在,获得票房成功的几乎没有大片。在此情况下,“大片已死、小片时代到来”舆论应运而生。但何平认为这一个很大的误区,因为“电影产业仍然需要大量的大片来支撑”。
何平表示,现在很多的公司开始转向小成本电影,他认为这是一种不理想不成熟的做法。“中国电影这么大一个市场,如果没有大片,会是非常奇怪的一个现象。因为只有大片,我们才能解决我们技术拔高的问题,我们才有更高的预算去拍那种更具视觉想象力的东西。电影不光是票房,支撑这个产出要靠下面很雄厚的工业基础、技术基础,因为任何的,我们所有的思想,无形的东西是被科学物化的,这是靠庞大工业体系支撑的,支撑这个体系要大片。如果中国这个市场没有大片,那市场早晚会跨的。因为我们没有大片,可能好莱坞的大片就长驱直入。当然好莱坞有很多很好的大片,也有很多很烂的大片。所以也要宽容什么呢?宽容中国有烂的大片”。
徐峥:我从不划分大小片,我觉得电影的基础是故事
何平导演刚刚说完,徐峥便抢去杜家毅的话头,表示:“我特别冲动地想说我个人的意见,因为我对电影的认识蛮浅薄的,蛮基础的一个状态。我从来不这样划分大片,在我的脑子里面没有大片。我觉得电影的基础,是剧本、是故事。只有好的故事是烂的故事,再大的大片也有烂的故事。我看伊朗电影,一个小朋友送一个作业本,我觉得那个是大片,因为撼动我的心灵,让我感动,就是大片。如果一个大片是以外包装作为大片的形式,如果没有一个好故事,就是一个烂片”。
同时,他不认为发展电影技术是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亟需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应该是电影人和观众的关系。“电影工业的解决,现在目前的,我觉得要从观影开始,要从电影人和观众的关系开始,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好莱坞也用很长的时间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觉得后面我们再来解决技术问题,因为技术问题,好莱坞的人一直在解决,我们把观影问题解决了以后,技术问题会进来,会进来帮助我们解决的”。
薛晓璐:中国电影正补上叙事的一课,大片的叙事准备需要时间
薛晓路认为今年取得了票房好成绩的国产片,大多数都是比较回归到基本叙事的电影。“中国的电影,我希望在这个阶段做的,或者说这种中小成本能够做的,一件事情是补上原来叙事差的这一课。中国古代电影的时候以文化符号作为电影的标志,之后中国电影有一段几乎没落的阶段,再起来的时候,有一点点乱的状况。我觉得现在来说,大片可能是一种,确定如您说的是产业的基础,但是补上这一课的话,也有可能带来一个如好莱坞90年代时候的那么一个中国电影叙事的黄金时代”。
她表示,“另外一个角度,所谓大电影的技术准备来说,我觉得也是需要时间的。在时间没有那么成熟的时候,不妨给这些叙事的故事一个阶段,同时再去成长大片的技术基础”。
现象:新人导演也有阶级之分
郭敬明解读:不公平是双向的,草根新人导演更有自由度
新人导演有郭敬明、徐峥这样拥有业内资源的“富二代”新人导演,也有毫无业内资源的草根屌丝新人导演,两者之间并不公平。对此,郭敬明坦言自己能拿到的资源一定是超过草根新导演的,但“这种不公平是双向的”,“同样对我们也有很多不公平的地方,新人导演票房可能八千万,大家给他的掌声就送上天了,但如果我今天才八千万,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收场。其实无形中这种不公平也会反向过来加到我们身上”。
“同样还有一个观点,作为一个新人导演是一张白纸,有天生的优势就是神秘感,人们怀着期待看他的作品。对于我们来讲,没有看过《小时代》,但大家会说郭敬明拍的,就是烂片,这就是我们不公平的地方,。要很客观的看这个问题,我们有他们的难处,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
而且,“比如说拍一个类型,五百万,这个资金够了。同样我拍一个类型,可能五千万的资金才够。同样的水准上面一定是他的自由度超过我的自由度,因为我要负责这个票房,要负责协调很多投资方的关系,越多人帮你,同时越多人限制你,越少的人帮你,同时越少的人限制你,要看你怎么看这个双刃剑,不是说我们一定比别人好或者怎样的,关键看你选择在哪一个立场解读。
方文山也表示赞同,“我们跟一般的新导演相比,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媒体能见度比较高,可是承载的压力也是相对的”。

【个人谈】
方文山:文字创造幸福而孤独,影响创作辛苦却热闹
“歌词是用文字创作,电影是用影像创作。而且刚刚何导演有讲,当导演创作的东西比较完整,我应该讲贪心。比如说导演可以管到美术、管到配乐、可以指导演员走位、剪辑等。感觉这样的创作是全方位的、完整。歌词就是文字”。
“因为刚刚拍一个电影,刚拍完了,九月中才会上映,拍了之后发现,写文字比较幸福。因为比较文字创作和影像创作,文字创作就是自己文字里面的主宰,决定故事或者是歌词或者心事长成怎样的,不用跟人家开会、协商、沟通、妥协,都不用,因为你只对你的文字负责,完成的当下生命就完整了。影像创作要跟导演组沟通、摄影师沟通、灯光、后制的混音、编剧等,影像创作比较累,可是比较可以留下回忆”。
“最大的感受,文字创作很幸福,可是很孤独。影像创作很辛苦,可是很热闹”。
郭敬明:当作家是刷上限,当导演是刷下限
“其实作家和导演天生有太多一样的东西了。我们在描写一个女孩子哭,睫毛颤抖的时候就等于选择了大特写的方式表现。描写两个人孤单的走过操场,小小的身影,路灯下来,就决定了是大远景的构成。所有的画面呈现在文字上面了。包括小说创作上面决定用插叙还是倒叙还是顺叙这些,这就等于是后期剪辑。所以小说家天生有很强的优势,可以控制整个故事的调性”。
“但是小说家和导演还是有很大不一样的地方,小说家是一个孤独的行业,你所有挑战、对手是你自己。你可能知道一百分的标准在哪里,但很贪心的冲击110分、120分,其实你在跟自己的精神对抗,要做到多好。但导演却不一样,导演是一门妥协的艺术,明明看到标准线在哪里,但今天唯一能做的是我能接受到糟糕在多少,60还是80还是必须要到90,今天演员生病了,档期不行,明天那个场地出了问题,后天这个武术灯光等等,你有太多的可能性去帮助你从100到99、80等等”。
“还有有时候做取舍,宁愿哪里牺牲掉,但要保住我一定想要的东西,导演很多程度上面已经不完全是一个单纯的艺术层面的创作的东西了,有太多的力量需要你去角逐,你的人际关系,跟制片方怎么沟通,组员、摄影师、灯光师怎么沟通,跟演员怎么沟通等等,要扮演无数个角色。所以说导演是非常综合的门类,对一个人、一个职业提出了超高的要求”。
“所以我们为什么说一个伟大的导演很难得?伟大的导演可以身兼数职,非常厉害。之所以能够成功,因为协调了太多的关系。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建立在他的艺术创作是没有问题的,艺术标准是非常好的。除了做到这些之外,他的外围有很多要影响他。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跟作家这种孤单自我封闭的意识形态的东西其实差距很远。在做的过程里面我有很强烈的感受到这种东西,这需要你去协调、需要你去做牺牲,需要你去做权衡的地方”。
张猛:我三次拍戏,都被我要拍给人的人骂了
“我一共拍过三部电影,三部电影都很难,但三部电影都很稳步的增长。第一部投资220万,票房将近300万。第二部是《钢的琴》,投资在550万左右,票房是600多万,将近700万。都是稳步发展。所以我比较高兴。但是三部影片,不像几位都很容易,我的影片不像你们深厚有那么多的东西,像小郭可以写小说,像其他人是明星、演员、老师,我不是,我就是喜欢电影,有了梦想之后就开始到处的‘骗钱’,到各个电影节混,走到今天,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刚才何平老师说拍电影的时候最纠结的是什么?我觉得观众也应该多元化。为什么我的票房上不去呢?我三次拍戏,都被我要拍给人的人骂了。第一次,我在现场,别人骂我说‘这个傻×,给谁看啊’。我说‘我不给你们看的吗’。拍《钢的琴》的时候,一个女的说你拍工人阶级干什么,有病啊。然后到第三部,我又让围观的骂了。现在的观众不够多元,投资也不够多元,再一个,为什么我今天来的时候看这个论坛的东西,说未来要多元化,我觉得我应该拍给有一些观众,希望能进来的那些人,不光光是迎合当下的这些,所以也希望有哪些投钱的人多投一点像我们这种所谓文艺片的导演”。


【花絮】
杜家毅谈文艺片导演困境欲拉张猛壮势
张猛连否认:我不是文艺片导演
杜家毅谈到自己拍文艺片的挣扎和纠结,他表示现在虽然市场很好,投资也有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条件也多了。他笑说,现在出门和投资公司谈,被问最多的就是“徐峥演吗?徐峥导吗?你和徐峥熟吗?”“我想做一点稍微有一点理想化的东西,现在会被弹回来的。有一些投资公司会拍拍你的肩膀,小杜别太理想化了,现在市场那么好,你赶快拍一个商业电影”,说到这里,杜家毅想拉上张猛壮势,“这个时候其实对我们这种拍文艺片的,张猛...”,没想到张猛立即否认,“我不是拍文艺片的”,引得现场一阵大笑。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 15:21 , Processed in 1.748185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