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我叫刘跃进》狼群里的困境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593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6 0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叫刘跃进》,刘震云再逞其“刘氏幽默”与“讲古”(讲故事)能力。

“刘氏幽默”是出版商说的:“刘震云用异常冷静的口气,在讲述这个玩笑。也许他把你讲哭了,但你转念一想,又‘噗啼’笑了。过后想起,又笑了。”作者的确有一种独特的“冷静的口气”,这点我是喜欢的。王小波说他自己的叙述风格,是八个字:“举重若轻、举轻若重”,从《我叫刘跃进》来看,刘震云也有那么一点儿意思。不过小说没有让我哭了又笑了、笑了又笑了,当然也没有让我哭笑不得。但这与幽默不幽默没多大关系。

故事里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事情则旁逸斜出、节外生枝、枝外长叶。简而化之,说的是一件事突然变成了另一件事,另一件事不期然又变成了第三件事。故事在滚雪球,越来越大。(出版商提供的故事梗概:刘跃进是工地一个厨子,他丢了一个包;在找包的过程中,又捡到一个包;包里的秘密,牵涉到上流社会的几条人命,许多人又开始找刘跃进。犹如一只羊,无意中闯到了狼群里;由于它的到来,世界变得不可掌控。)

刘震云的“讲古”能力,我最早是从《故乡天下黄花》里领略到的,其后则是《手机》。《故乡天下黄花》讲的是乡村里的世代冤仇,故事叙述酣畅淋漓,非常过瘾。《手机》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搬上银幕,娱乐大众,叫好又叫座。但是真正的幽默,在第二部分以及两部分的鲜明对照。第二部分说清末民初人们传递一个口信的故事,因为通讯技术的落后所导致的令人无语的局面。

《我叫刘跃进》也是一个好玩故事,但故事好玩与否并不重要。在我看来,小说的价值,从来不在于讲了个多么好玩的故事,而是在于故事的表达手法与那个故事背后所隐藏的价值观。如龙应台所说,文学是“白杨树的倒影”,应该让“看不见的看得见”。

《我叫刘跃进》需要捉摸。透过捉摸,你会看到一种值得省思的人际困境。玩笑是轻的,困境是重的。

人际困境是彻底而显见的,那就是众多人物之间,竟然没有哪怕一对真挚的关系。夫妻离婚了。女人背弃男人、男人冷落女人,女人设计男人、男人欺骗女人。父子毫无情义,儿子偷老子、看不起老子,老子却无能为力。朋友翻脸了,患难之交、十多年的友谊,就是通不过利益的关口。上下级没有忠诚可言,表面卑躬屈膝的下属,背地里蹭鼻子上脸。除了兄弟关系没有涉及,整一个五常不振。

那样一点温情也没有的人际关系令我觉得不快。但人际困境恐怕不是作家最关心的,所以作家也没有去关心人际困境如何解脱这样的问题。

除了人际困境,事情发展的偶然性与不可控性,很像是命运本身,甚至有一点像悲剧。

根据傅佩荣教授,“真正的悲剧是指一个平凡人,没有特别做好事,也没有故意做坏事,却因为命运的摆布,而陷入一种极惨的情况。这种极惨的情况会使观众产生两种情感,第一种是‘怜悯’,第二种是‘恐惧’。之所以产生怜悯,是因为剧中人并没有犯太大的罪,却遭受极惨的境遇;之所以会i恐惧,则是因为发生在此人身上的事,也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刘跃进其实就一平凡人,没有特别做好事,也没有特别做坏事,却因为命运的摆布,而陷入“狼群”之中。嗯,也许不算惨,但不能不算倒霉。刘跃进倒霉的景况,不容易获得“怜悯”,但是足以令人产生一点恐惧。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4 23:00 , Processed in 1.504907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