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现代文学] 《东方之旅》(全本)作者:赫尔曼·黑塞【TXT】

[复制链接]

区版勋章 - 区版勋章

灰铜v1_05蓝铜v2_05蓝铜v1_05紫银v2_04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紫铜v1_05绿铜v3_05紫银v1_02蓝银v1_05绿银v3_05绿金v3_05宝血灵晶红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 1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方之旅

作者:赫尔曼·黑塞
译者:蔡进松
出版社: 志文出版
年: 1980-12
页数: 150
定价: 45
ISBN: 9789575450656


内容简介

  《东方之旅》是德国瑞士籍作家赫尔曼·黑塞于1932创作的中篇小说,在《东方之旅》中,通过叙述者H.H.对精神盟会及其首领雷欧的回忆和追寻,展现了黑塞对自我探索以及个体与整体关系的思考。

  小说以“东方之旅”命名,它是由某“盟会”(Bund)发起的有组织的行动,故事的主人公H·H·作为成员加入,旅程却在中途神秘地解体,H·H·随之离开盟会;此后相当长时间内,他都在追忆这次半路夭折的“东方之旅”,最后他经过努力,通过考验,重新加入盟会,也承担起了更重要的职责。小说以第一人称出现的主人公兼叙述者,身份之一是“童话讲述人”(Mrchenleser),他的姓名简写H.H.显然在暗示赫尔曼·黑塞本人(Hermann Hesse)。在小说结尾部分出现的盟会的秘密档案里,还特别点明了H.H.于 1890年成为黑塞家乡卡尔夫的公民。H.H.幼时还有不少爱好也是黑塞的爱好。小说因此带上了精神自传的色彩。这些都是黑塞作品常有的艺术特色。

  从1927年到1923年,黑塞用了五年时间才完成了《东方之旅》这部作品。当时,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不幸与灾难让黑塞难以忘怀,而 另 一 方面,德国社会民族主义甚嚣尘上,政治现实日益法西斯化,黑塞由此敏锐地预见到将会出现更大的灾难。作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以笔作为呼唤和平的武器,希望通过文学作品传播和平信念,对抗可怕的社会现状。老子和庄子思想都具有强烈的反战意识,庄子对治国提倡“无为而治”,顺任自然。在个人与他人、群体的关系上,老子提出“无争”的处世原则,主张挫脱解纷,和光同尘,反对争功逐利,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这些思想恰恰是开给战乱在即的欧洲社会的一剂救世良药。

作品影响

  《东方之旅》是德语作家黑塞关注东西方文化整合,继续走向内在之路的代表作,但国内极少研究。小说通过一次中途夭折的象征性旅程,反映了黑塞对20世纪初期西方精神危机的进一步思考,和对艺术审美超越功能的深刻反思。小说最终提出了“服务” 的法则,以确保在个体人格完善的中心下,协调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艺术家与艺术的关系,重建西方世界的信仰。同时黑塞认为西方文化自我拯救时必不可少的东方文化,不仅仅意味是一种古典智慧,而是扩大为跨越了各种文化的地域间距,克服了彼此的对立、不信任、偏见与仇视的心灵家园。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赫尔曼·黑塞的文学创作深受东方精神文化的熏陶,当他在世时,人们就经常称他为具有学者风度的“佛教徒”。在后来的《简历》(Kurzgefasster Lebenslauf)中,黑塞本人也承认:说我是佛教徒,“这话不无道理,至少包含着真理的内核”。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323389227 )

GMT+8, 2024-11-30 23:30 , Processed in 1.857169 second(s), 5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