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管好你的嘴》(全本)作者:秦林【TXT】

[复制链接]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47595

绿铜v3_05紫铜v3_02宝血灵晶紫铜v2_01紫金v1_01蓝银v1_05紫银v1_02绿金v3_05绿银v3_05蓝铜v1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金v1_01紫银v2_04蓝铜v2_05灰铜v1_05红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0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下为书评:
---------------
也说“嘴痒”
---------------


  也说“嘴痒”--兼评《管好你的嘴》
  文/俞是夫
  让我这个平常不善“嘴痒”的人谈“嘴痒”话题,这有点残忍!本来嘴就不善“痒”,偏偏要对“嘴痒”发表感怀,这不是自己把自己当鸭子往架子上赶吗?其实不然:不善“嘴痒”并不见得嘴不会“痒”,而是在没有把握的前提下毋宁“三缄其口”,也不多说话,甚至不说话。我想我这个理由足已为我不善“嘴痒”开脱。不过,若是到了该“嘴痒”的时候,我敢说我是不会放弃机会的。就比如最近读了秦林的新作——《管好你的嘴》,我就忍不住要对“嘴痒”犯犯“嘴痒”。
  《管好你的嘴》开篇便是一个大叩问:今天你“嘴痒”了吗?
  这种叩问很蜇人,也很惊骇。许多读者对着这种标题都会不由自主地嘀咕一阵子:是啊,我今天是否“嘴痒”了呢?
  我认为“嘴痒”本来是很中性的,它纯属人类的一种本能。“嘴痒”人人都会,但“嘴痒”的后果未必人人都能把握得准。很多人失就失在逢人逢事未动脑先动嘴,从而造成“祸从口出”上。秦林不赞成“言多必有失”的“必”字的绝对化,强调的是非理性“嘴痒”“只要一句话就可能要你的命”!说明非理性的“张嘴即来”,不但会改变“嘴痒”本身的属性,而且“祸必将至”。
  人类有别于动物的最根本原因是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受理性支配的。所谓语言艺术,就是理性支配下的说话技巧;如果不讲究语言技巧,一张嘴就像漏勺一样见什么就急于说什么,把性理思考的能动性搁置一边,那就无异于人格的一种自动蜕化。人格蜕化的产物就是本能!
  严格的说,本能只是对事物感观的瞬间的本位反应。这种反应尚处初始化阶段,若未经理性过滤,“张嘴即来”,自然不能被理性社会所接受。“嘴痒”之祸大都发端于此。如果大家平常都不讲究语言艺术的历练,逢人逢事都“唆唆唆”乱发“嘴弹”或“休休休”胡射“舌箭”,那么整个社会就会陷于没完没了的“嘴仗”之中。秦林在他的作品中提到了诸多“嘴痒”的贻害,这对当今社会四处弥漫着的“嘴痒”现象是很有震撼力的;但秦林似乎没有对理性与非理性的“嘴痒”做深度的剖析,我认为这正是作品的一种缺失。这种缺失很容易给人带来这样一个误会:是不是好口才没有益处反倒有害处了?对于这种有可能的误解,秦林在本书最后一篇的“好言好语好社交”中已经做了释疑,但作为“流线式”的长篇随笔,为兼及标题的归类规矩而做出“分块式”布局,难免要有因为未够“遒道”而“补遗”之痕迹。所以我认为这种布局手法是值得商榷的。
  我以为《管好你的嘴》的本意并不是要封杀人们说话的嘴。作品在明里教导人们注意把握说话长短、轻重分寸的同时,另一条暗线也贯穿着始终,那就是:语言技巧。语言技巧不就是口才吗?大多数“嘴痒”之失,除本能的非理性因素之外,与口才的贫乏也是不无关系的。从这个意义讲,《管好你的嘴》也就有口才书的意味,只是少了“肚子饿了该吃饭”式的说教,多了辛辣的现实主义批判而已。
  恕我露怯,“嘴痒”了。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323389227 )

GMT+8, 2024-12-3 01:29 , Processed in 1.113910 second(s), 5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