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地球自转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地球悬在空中为何不会坠落? 简单来说,地球自转的最初能量可以追溯至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之初。事实上,包括太阳在内的各大天体的自转角动量都是来自太阳系形成之初。在46亿年前,太阳系的各大天体还没有形成,此处弥漫着一片巨大的气体和尘埃云,它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还有其他少量的元素。 在这片星云中,气体分子之间互相碰撞,整体的角动量几乎不可能为零,因为分子热运动始终存在,并且还会受到附近其他天体的引力影响,随着星云中的大部分质量坍缩到中心,星云的旋转速度越来越快,这就好比花样滑冰运动员把手贴近身体,使自身的旋转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最终,在星云的中心形成了太阳,残留下的气体云(质量占比为0.14%)仍会继续旋转,并且越靠近太阳,旋转速度越快。这些残余星云通过引力作用逐渐聚集形成了八大行星,其中就包括我们的地球。由于星云具有角动量,根据角动量守恒,从星云诞生而来的地球就会继承它们的角动量,从而继续保持自转和公转。由于太空几乎是真空的环境,没有阻力的作用,地球就能以一个恒定的速度保持不断的自转。 不过,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会导致地球的自转速度越来越慢,那就是月球的潮汐力作用。地球在早期阶段的自转周期仅为6小时,但由于月球的引力作用,地球的自转速度逐渐变慢,在恐龙时代减慢为22小时,直至今天减慢为24小时。另外,地球具有公转速度,不断绕着太阳运动,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全部提供了向心力,所以地球始终能够保持在轨道上运动而不会坠向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