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已经找到了数千颗系外行星,现在我们可以把系外彗星也加入这份名单。 开普勒望远镜是通过测量恒星光随时间的亮度变化寻找系外行星的。当一颗行星从它的母恒星前面掠过时,会发生一个叫做“凌星”的天文现象,即恒星的光被行星部分挡住了,其亮度会略微变暗。 在一个完整的凌星过程中,恒星亮度先是逐渐变暗(行星开始“进场”),然后一段时间保持不变(整个行星都“进场”了),最后又以与开始时同样的速度恢复其亮度(行星慢慢“退场”)。因为行星和恒星都是对称的球形,且行星“进场”“退场”的速度大致保持不变,所以这样得到的恒星“亮度变化曲线”是对称的。 但哈佛大学的一位天文学家所发现的凌星“亮度变化曲线”却是不对称的。这意味着,掠过恒星前面的东西是左右不对称的。他认为,最有可能的是彗星,因为它们拖着一条长尾巴,“进场”时,球形的头部先进来,而“退场”时,则是长尾巴最后退出。这个过程是不对称的。 在过去的4年中,这位天文学家领导的小组在距离我们800光年的恒星KIC 3542116周围,发现了6次不对称的凌星事件,表明其轨道上大约有2~6颗彗星。这是人类首次发现系外彗星存在的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