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在“315”前后上映的影片,一般都得有两把刷子。相信即使对《江海渔童之巨龟奇缘》抱有怀疑的人在看过影片后,也会觉得这是一部配得上“消费者权益日”的作品,是一部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作品,是一部有诚意的作品。影片以朴实却不乏激情的剧情,简洁却独具特色的美术风格,充满趣味又乡音浓郁的歌曲,让我感受到一阵春风。 老实说,《江海渔童之巨龟奇缘》的美术风格在此前国产动画电影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是一种用CG做出的剪纸风格,和爱尔兰著名动画片《凯尔经的秘密》有点异曲同工。海滨渔村的山景、火烧云下的人龟相聚,这些场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美好的印象。 和CG大片中动辄对海水的高级渲染不同的是,这部影片对海水、海浪进行了二维化的抽象,效果反倒轻巧而到位,那一个个简单的三角形表现的海浪反而让人感受到动画非真实的魅力。当全世界都跟着美国动画的指挥棒在比拼CG效果、比拼谁的建模更拟真的时候,这部影片反而唤醒了我们对简约的抽象的美的关注。这种重逢真的久违了。我希望这种风格能成为导演的一种个性标签不断坚持下去。 影片开篇30分钟,运用了插叙的讲述,使用了多种镜头语言,无论在情绪的积淀还是细节的铺陈方面,都是比较到位的,甚至让人感受到一种国产动画难得的精致。比如在渔村集市一处,几个次要人物各说了一句话,就让其性格特征突显。一个魁梧的渔民的妻子在送丈夫出海时说,别把饭都给分了,你自己也留点。说明了这个渔民的慷慨与无私。另一个抱着孩子的母亲看到孩子喜欢风车时说,吹吹不花钱。说明了这位母亲的精打细算。更可贵的是,无论是酒店掌柜和伙计的戏谑,还是街头巷尾街坊邻里的言谈,影片后面还多有情节呼应,看出了影片的设计感。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影片后续的延展,特别是后30分钟,则明显显示出驾驭能力的减弱。当渔人打击海怪的线索、小主人公满江与巨龟情谊的线索、不良商人马老板要夺取渔村资源的线索三线合一的时候,影片就感觉有点吃力。靠小主人公满江无助的呐喊来打动观众,只能体现编剧这里的略显无助。 在多次好评《少年毛泽东》的文章中我已经说过了,最终打动人的不是主角的牺牲,而是他者的觉醒。毛泽东的言行让唯利是图的地主都能开仓放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影响力。我一直想看的其实是村民在满江与巨龟情谊的鼓舞下,会有怎样的行动。我甚至渴望看到,马老板如果落水得到教训,却被巨龟救起后那种愧恨和自责的表情。在面对情感爆发点的时候,除了描写主人公,我们必须注意描写他者的样态,用他者的改变来体现主人公的正义。毕竟,每个观众都是他者。 马老板希望得到的是红珊瑚,最后他连碰都没碰到红珊瑚,这显然让主人公没有遇到最最危急的困难,因此也就无法让影片在高潮时获得最尽兴的表达。如果影片可以把用在渔村的那种大场景,再多一些用来描写红珊瑚的壮美、红珊瑚的珍贵、红珊瑚的神奇,就会让这部有“环保”属性的影片获得更多支撑。而马老板对红珊瑚的掠夺和破坏,也会招致观众更多的反思。这比毫无铺垫的“炮轰巨龟”要顺理成章得多。 影片在角色色彩的定位上需要再仔细斟酌。满江的红色调基本反映了这个角色的性格特征,但对于马老板及其帮凶的反角团队,采用绿色主色调就不太合适了。按照惯例,应该是以黑色为主,辅以深灰和紫色。反角的衣服和渔民的衣服都是一个色调,这会让观众在观感上产生下意识误会。 影片中的满江太过孤单,但他又不是一个独行侠类的角色。其实另外两个小孩子完全可以成为他的帮助者,否则为什么一定要出现这两个小孩子呢?在满江遇到困难时,应该有除了巨龟以外的玩伴的陪伴和引导,完全靠主人公自发式觉醒的设计难免有点一厢情愿。此外,满江因为父母被大海吞噬双双去世,他对海的恐惧应该是非常深刻的,而影片却很轻易地让他解决了怕水、怕海这一终极心理障碍,这是一个比较令人失望的简化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