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甬商传奇|宁波帮的生意密码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灰铜v1_02绿金v1_01灰金v1_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5 0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夜幕降临宁波北仑港。“港通天下”的宁波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儒商,胸怀天下,成就斐然,是不可小觑的一股商业力量。

导语:中国的第一家日用化工厂,第一家机器染织企业,第一家灯泡制造厂,第一家华商银行,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家轮船公司……都在宁波人的手里诞生。同时,世界船王、东方好莱坞之父也从这个群体中涌现。到底是什么样的素质,造就了如此多的传奇?

撰文、摄影:米高

  六叔走了已经快两年了。

  在香港,提起“六叔”邵逸夫的名号,无人不知。这位一手缔造“东方好莱坞”的商界超人,弥留之际,思绪飞回故乡宁波镇海的叶氏中兴学校。90年前,正是从这课堂的朗朗读书声中走出,他放下课本,赶到新加坡,协助三哥邵山客开拓南洋电影市场。

  两人如苦力一般,扛着电影机和影片,在烈日下长途跋涉,深入华侨众多的农场去放露天电影。那时的放映设备相当落后,要用手工一格格地摇片子。一场电影放下来,兄弟俩的手腕都抬不起来。




  同时在镇海,一个8岁的儿童每天放学后都跑到海边,数着浪花深处的点点白帆,幻想着自己何时能拥有一条大船航行其间。这个梦一直做了30年,直到在朋友的协助下筹集了70万美元,这位包拯包青天的第29代嫡孙才真正意义上拥有了第一条货船。从这条已使用了28年,排水量只有8200吨并以烧煤为动力的“金安”船起步,这条汉子纵横驰骋,在花甲之年荣登世界船王宝座。他的名字叫包玉刚。


包玉刚

  为包玉刚感到骄傲的人中有他的同行,年长他6岁的同乡董浩云。这位“现代郑和”同样从一条千吨左右的小轮船起步,以创办的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名列世界七大船王次席。

  这三位来自同一片土地的商界传奇身上流淌着同样的血液,“敢为人先,海纳百川”,同其他宁波帮商人一样,让世界为他们喝彩。


董浩云

  其实,航运业一直以来就是甬商最擅长经营的行业之一,时间可上溯至唐朝。其时,到达宁波转口的南北海船,其货物可通过内河货船溯姚江到达上虞的通明河,在那里正好与开掘于六朝的浙东运河连接,这条运河到西兴越过钱塘江就可以连通京杭大运河。正是凭借沙船,宁波形成当时东南的物流中心。又由于海运的便利,宁波形成了中国东南地区药材、木材、食糖、大米等货物的集散地,至今仍在沿用的地名药行街、木行弄、米行桥、糖行街便是明证,而“行”指的正是批发机构。

  北宋的造船基础和南宋的市舶税收,进一步使宁波成为王朝的重要港口。转口贸易带动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宁波遂成“万商之渊”,“海外杂国,贾舶交至”的东南都会。




  包玉刚和董浩云一定记得前辈们的身影。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沿海和长江的轮船航运业即被洋人垄断。宁波帮先行者朱葆三、李厚佑进入航运领域,创办了当时最大的华资轮船公司“大达轮船公司”,与洋船一争高下。顺着中国人经营的第一艘轮船“宝顺轮”泛起的浪花,宁波商人接二连三创办的轮船公司渐渐形成了一支“联合舰队”,驶出内河,一派“城外千帆海舶风”。

  我一直很好奇宁波帮的从商基因究竟如何传承,直到有缘来到镇海蟹浦的“郑氏十七房”后,仿佛才有了一些隐约的答案。据清光绪《郑传笈朱卷》记载,郑氏一支“宋南渡迁居灵绪乡(今镇海澥浦一带)择山之阳塘路沿,称路沿郑。传六世之后,分居十七房,后繁衍成族”。站在高处,这是一片令人印象深刻的明清建筑群落,马头墙层层叠叠,沉入暮霭之中;旗杆格高高耸立,在窄弄中洒下悠长的影子,一扇扇满是故事的门窗和屋瓦,在江南弱柳扶风的湿润空气里沉淀着未醒的梦。




  镇海郑氏十七房的商人美梦成真。作为宁波帮最早经商的家族集团之一,几乎无可与之比肩者。据《宁波帮研究》记载:“镇海十七房郑世昌(1664-1728)承父命外出经商,康熙年间在北京东四大街开设四恒银号(即恒兴、恒利、恒和、恒源),历久不衰,关系京城数十万人财产生计。”

  从康熙到光绪中期,郑氏共有6支经商集团,约计40余人,形成郑氏一族的庞大商业队伍。从这里走出的老凤祥至今拥趸甚众。



郑氏先人对后辈的英才辈出必定感到欣慰、自豪。



郑氏祖祠

  在金融业大展拳脚的不只郑家。上海的开埠给了宁波帮新的机遇。他们慧眼独具地发现当时的上海正开始形成远东地区金融、航运和近代产业中心的大趋势。宁波帮抓住这一契机,自觉地从钱庄转型为现代银行,完成了动人的惊险一跳。



  1897年,严信厚、朱葆三、叶澄衷等人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华商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紧接着创办的四明银行完全由旅沪的宁波籍工商业者投资,也是上海的主要银行之一。

  一战爆发后,列强对华一度松懈,宁波商人迅速抓住机遇,在一年内创办了上海煤业银行、民新银行、日夜银行等10余家银行。同时又接盘创办了中国垦业银行、中国企业银行等多家新式商业银行。一时间,“江浙财团”声誉鹊起。

  1920年,镇海人士虞洽卿、盛丕华等创办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设了证券、棉花、棉纱、布匹等7部,兼作定期、约期、现期买卖。


旅沪宁波绅商于嘉庆二年(1797)置地30余亩始建四明公所,标志着第一批宁波同乡在上海站住了脚跟。

  由于宁波商人接触洋人较早,粗通语言,有些人被新开洋行雇为通事(翻译)和习办(助手经理人)。定海人穆炳元用宁波话注音英语,编成的一首《洋泾浜英文歌谣》,广为流传。

来叫克姆(come)去叫戈(go)
一元洋钱混淘萝(one dollar)
廿四铜板吞的福(twenty four)
是叫也司(yes)勿叫拿(no)
如此如此沙咸鱼梭(so and so)
真货实价凡立哥(very good)
小火轮叫司汀婆(steamboat)
烘山芋叫朴铁拖(potato)
东洋车子立刻锁(rickshaw)
那摩温先生是阿大(number on,大,音佗)
红头阿三开泼多(keep door,红头阿三多指印度门卫)
爷要发柴(father)娘卖柴(mother)
丈人阿伯发音罗(father-in-law)

  “无宁不成市”绝非虚言,宁波商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奠定了他们的底气。仅看以下案例就可略知一二。

  乐尊育于清康熙八年(1669)在北京创办同仁堂,以制售丸、散、膏、丹著称于世,并供奉御药房和承办官药。



  明清之际,宁波籍裁缝就夹着包袱走南闯北,四处营生。北京浙慈会馆即以慈溪裁缝为主建立。光绪三十一年(1905),馆里《财神庙成衣行碑》称:“当时成衣行皆系浙江慈溪人氏,来京贸易,教导各省徒弟”。



  1916年,定海人叶友才与杨济川、袁宗耀等人合资创办华生电器制造厂,是中国最早的民族电器制造厂之一。他们仿照美国奇异电风扇,手工制作出中国第一台电风扇,并取名为“华生”,意蕴“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1924年,“华生牌”台扇正式批量生产,并销往东南亚各国。



  儒学氤氲的宁波对甬商的影响巨大,“千朵桃花一树生”,这是宁波帮最朴素的民族观。宁波商人捐义庄、办乡塾向有传统,著名者有1870年鄞县人蔡筠捐建的“星荫义塾”和1904年镇海人叶澄衷捐建的“叶氏义塾”。义塾或课族姓子弟,或课贫寒学子,后发展为宁波著名的院校。

  澄衷蒙学堂尤为值得一提。

  1900年,叶澄衷和叶氏子弟捐资建成澄衷蒙学堂,蔡元培为首任校长。学校先后设小学、中学、师范科、商科,是上海创立最早、声名最盛的近代新式学校之一,为今澄衷中学的前身。百余年来培养了李四光、胡适、竺可桢、李达三、丰子恺等中华英才。

  倘若六叔邵逸夫尚能回乡省亲,他一定会回到课堂听听孩子们的读书声,这对他而言应该是最动听的声音。我想,自己大概明白了为什么他能慷慨解囊捐助教学,也许只有将甬商精神通过文脉传承,才能真正发扬光大吧。



发明麻将的宁波人不但有小聪明,更有大智慧。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 08:18 , Processed in 1.436819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