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奥地利学者雷立柏来华二十载 出新书称“北京已成为我的母亲”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3115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金v1_05紫银v1_03紫银v2_02紫铜v1_05紫铜v2_03紫铜v3_05红铜v1_05灰金v1_05灰铜v1_05灰铜v3_01绿金v1_01绿金v3_04绿银v3_05绿铜v3_05蓝银v1_05蓝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6-25 0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布会现场雷立柏教授发言

6月19日晚,由新星出版社主办的奥地利学者、古典语文学家雷立柏《我的灵都:一位奥地利学者的北京随笔》《别了,北平:奥地利修士画家白立鼐在1949》新书发布会在奥地利驻华使馆举行。发布会上,奥地利驻华大使艾琳娜、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杨慧林教授、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教授、新星出版社副总编辑刘丽华先后真诚致辞。

雷立柏(Leopold Leeb),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古典语文学家。2004年2月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开设“拉丁语基础”“古希腊语基础”“拉丁语文学史”“古希腊语文学史”“欧洲中世纪文学史”“古希伯来语”等课程。

《别了,北平》雷立柏编注 新星出版社出版

今年6月,雷立柏教授的随笔作品《我的灵都》和编注作品《别了,北平》由新星出版社出版。本次发布会上,新星出版社副总编辑刘丽华分享了两部作品的内容。在《我的灵都》一书中,雷立柏教授以“世界公民”与“文化桥梁”的视角,将自己对北京深沉的感情倾注于文字,并凭借其学贯中西的学识,旁征博引,纵论古今,或从语言、文字、历史、艺术、宗教等诸多细微之处挖掘那些鲜为人知的、被淹没的历史,或以全新视角解读那些为人熟知的历史,在文化的相遇与碰撞中破除迷执。《别了,北平》一书,雷立柏教授以人物生平、日记史料、美术作品划分为三个鲜明的部分,以中德对照形式,向读者们来介绍一位被遗忘的奥地利修士画家,试图阐明他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杨慧林教授、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教授称赞雷立柏教授的所做为“以超越东西方的勇气架桥铺路”。从古至今,不同文化的思想碰撞之时都有许多像雷立柏教授一样的学者,借由他们的视角,我们能洞悉到一个文明的更多语境。就像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教授在《我的灵都》一书的序言中所写——“在愚昧与文明中,在挫折与成长中,北京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汉文明的历史,而是世界文化融汇的一部分。而雷立柏的价值,也恰在这交融的过程中。”

《我的灵都》雷立柏著 新星出版社出版

雷立柏本人在现场发言里回顾,表示,自己20年在北京的生活,培养了两种兴趣。第一个兴趣就是语言方面的兴趣:“我要学汉语,要学的非常地道,非常好!”在这样的追求中,雷立柏进而开发古典语言,同时也对修辞学,词语言学有了浓厚的兴趣。

他表示:“我的梦想是所有中国的高中生,所有的大学生都有学习拉丁语的机会。”

雷立柏的第二个梦想是对历史的追踪。他决心知道北京在自己之前有哪些外国人教过拉丁语?第一个人是谁?“第一个人就是在元朝来北京的一个传教士叫孟高维诺,他通过他的兴趣在北京开始教拉丁语。我们做任何一个事情我们要知道它的历史维度。所以在《我的灵都》一本书里面雷立柏介绍北京很多墓碑是拉丁语的墓碑。研究这些拉丁语的墓碑就成了我的一个爱好。”雷立柏笑着说。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323389227 )

GMT+8, 2024-12-5 10:21 , Processed in 1.949705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