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蒙古帝国前期战无不胜,为啥元朝两次打日本,两次打安南都失败?

[复制链接]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247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18-7-30 0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蒙古帝国的骑兵,不管是对亚洲人还是欧洲人,都是神一样的存在,亚洲这边,成吉思汗先是统一了草原上的各部落,然后就是灭了金、西夏、南宋、大理,欧洲那边,蒙古的势力范围几乎包括了整个黑海。但奇怪的是元朝对日本、安南的几次讨伐均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呢?

我们先列一下忽必烈的四个军事行动及结果。




资料图

1266年,忽必烈就派使者出使日本,但因为风大,使都没能到达日本,后来又派了几次,日本对元朝的使者很不友好,其中一次还扣压了高丽向导,忽必烈很生气,1274年,忽必烈命拔都鲁领蒙汉军队一万五千人出征日本。战争一开始很胜利,但是因为异地作战,元军不熟悉环境,日本军队又采用游击战术,元军不得已准备退兵,在返航的过程中又遇到暴风,结果几乎全军覆没。

1281年,忽必烈第二次远征日本,这次出兵的有两路,分别由汉将率领十万新附军,由元将率领蒙汉等人组成的四万人,开始也是很顺序,但是元军犯了二个错误,一是滥杀,元军直接把日本某个岛上的居民几百人全部杀死,导致元军在日本民心尽失;二是将领之间不和,在进攻的时间上讨论来讨论去也没个结果,延误了战机。主将范文虎又抛下十几万军队,领着几个亲兵逃跑了,剩下的军队大部分被日军杀害,少部分成为奴隶,只有三个人逃了回来。

后来忽必烈还有过两次想出兵日本,一次因为国内反抗没有实行,另一次则因为要征讨安南而放弃。




元时日本地图

1284年,忽必烈要远征占城(越南中南部),需要借道安南,还要求安南上贡粮食作为军需,但是安南拒绝,元军统帅脱欢大怒,分六路进攻安南,安南十万军队一触即崩,安南国王被打得逃到山里藏了起来。但是因为安南天气热,雨水多,蒙古兵很不适应,再加上对地形不熟,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军逐步失利,最终败北。

1287年,忽必烈第二次征安南,皇子脱欢领近十万各族联军,一路高歌,安南国王再次出逃,不过这次没进山是下的海,但是安南老百姓却没有投降,他们一方面采用坚壁清野的政策,不给元军留下一粒粮食,另一方面袭击元军的粮草,最终元军因粮草供应不足,士气低落,最终惨败,脱欢都差点死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精锐的蒙古骑兵在两次大汗之争中丧失殆尽




阿里不哥(剧照)

众所周知,蒙古帝国为了大汗之位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一次是汗位由窝阔台系转到拖雷系,拖雷系几乎把窝阔台系大宗王的军队全部灭掉,仅留下二个千户,还是因为这二个千户本来属于拖雷系,被窝阔台强制转给了阔端(也有说是因为阔端跟蒙哥关系好)。另一次则是忽必烈跟弟弟阿里不哥之间的汗位之争,打了四年,汗位本来是属于阿里不哥,因为他得到了上林大部分贵族的支持,而且阿里不哥因为是拖雷的幼子,按规矩继承了拖雷的十几万部队,这十几万部队可以说是蒙古军队里精锐中的精锐,只是因为忽必烈得到了南宋等新附地民族的支持,粮草军需,钱财等比阿里不哥多太多,忽必烈才取得最终的胜利,其直接的后果还导致蒙古帝国的分裂。

阿里不哥失败以后,北方又发生窝阔台系的叛乱以及成吉转汗诸弟的叛乱,蒙古族本身人就不多,经过这几次大的战争,中下层能打的将领基本上都耗得差不多了。忽必烈之所以能够兼并南宋,一个重要原因是南宋这边有太多贾似道这样的人物,而非元朝军队战力超群。

二、蒙古军队擅长进攻,不擅长防守




忽必烈(剧照)

蒙古人属于游牧民族,擅长骑射,他们的战法跟战国时期的战神白起差不多,以突袭、歼灭战为主,不擅长防守。翻开蒙古帝国(元朝)的历史,找不到几场胜利的防守战。

忽必烈两次进攻日本和越南,前期都是胜利的,说明蒙古军队的战力并没有减弱,但是后期就不行了,因为他们对于日本的地形不熟悉,没办法深入作战,只得防守。当地人对于地形熟悉,可以利用地形不停的骚扰元军,这也是元军从日本撤军的原因。

进攻无路,防守又不行,自然就容易败。

三、军需不足




资料图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军需是军队能够胜利的重要保障。蒙古军队以前的战争都是边打边抢,军需问题基本不用考虑,否则蒙古军队也不可能远征到欧洲。打日本和越南就不一样了,日本是海岛国家,元朝军队对这里不熟悉,又多山,元朝的军队一上岸,语言不通(靠高丽人翻译),地形不熟悉,完全模不到北,别说抢东西,不迷路就算厉害了。

越南在当时就在大理隔壁,以前也是中国的领土,虽说谏言不存在大问题,但看越南的地形图就知道,他一面临山,一面临海,易守难攻,逃跑还容易,安南军队在这两次远征中,都是失败的,但是国王一次逃到了山上,一次逃到了海上,元军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要国王没有被抓住,政权就还存在。安南军民战败以后,又采用坚壁清野的政策,蒙古军队在当地抢不到一点粮食,所以蒙古军队进攻的纵深不能太大,两侧又没地方可去,只要安南军队不蠢到自己送东西给元军,失败是必然的。

后来忽必烈想到了这一点,派人押送粮草跟随,却又被安南军队偷袭,粮草被烧。

四、统帅不行




资料图

蒙古军队(元军)的四次远征,第二次讨伐日本时完全是因为主将范文虎无能。范文虎是南宋的降将,在南宋就官居殿前副都指挥使,但他能当此官仅仅是因为他是宰相贾似道的亲戚,他在南宋就是常败将军。

降元以后,这家伙居然得到忽必烈的宠幸,依然居高官(行省左丞,行省开始最高长官为丞相,后来为平章政事,平章政事下来就是左、右丞,元朝以右为尊,左丞为四把手或者三把手,正二品),第二次攻打日本时,一方面他毫无战术可言,另一方面一见形势不对,就抛下数万将士,自己带人先跑了,导致整个元军群龙无首,很容易就被日本军人打败,不过这家伙命大,落海后居然没被淹死。

五、战法不行




忽必烈(剧照)

对于安南和日本这样的国家,元军还是采取原来打草原国家的战法,速战速决,这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一方面这两个国家的地形不允许,另一方面人生地不熟。元军如果采用稳打稳扎的战法,打一城固一地,凭国力跟他们耗,不出十年,小日本跟安南就是囊中之物。不过依忽必烈的个性,他可能没有这耐心,他太骄傲了。

六、天气因素

元军两次进攻日本,两次都受到台风的影响,在当时台风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灾难(现在也一样),元军两次撤退都因台风而损兵折将,但此时元军其实已经战败,台风只是影响损失多少的问题,对战争的结果并无影响。安南这边,天气对元军的影响挺大,蒙古人主要生活在北方,对于安南湿热的天气并不适应,严重影响战斗力。蒙哥出征南宋的时候,也是因为天气的原因久攻不下,最终蒙哥自己都挂了。




忽必烈(剧照)

基于以上六个原因,所以蒙古出征日本的安南都失败了,总的来说,元军的战斗力肯定下降不少,但战力下降并不是主因。有人会问,为什么元朝进攻金、西夏、南宋又很容易呢?这里面也要分开来说,西夏和金分别是由党项和女真建立的少数民族,这两个民族也是游牧民族,他们最厉害的军队也是骑兵,也不擅长防守,但是封建化以后,汉人的战术和南宋的高科技没学到多少,原来斗勇好战的本性倒丢了不少,跟南宋这种只会防守的政权相比,战力是要强点,但碰到蒙古骑兵这种战力超强的军队就只能一败再败。

另外金、西夏内部的汉人,都认为女真和党项是侵略者,把蒙古军队当成朋友,当时的情况也确实是南宋联元抗金,所以地方上的汉人土豪纷纷练兵投元,金、西夏不亡才怪呢。对于南宋,主要是后期皇帝太昏庸,大臣们又只想着钱,朝代末期被兼并纯属正。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9-21 18:35 , Processed in 1.641501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