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宋朝为什么不能像汉唐一样主动进攻,收复燕云十六州?

[复制链接]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288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4-25 0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传统上,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地区的分界线就是长城线,更详细一点说,就是秦长城这条线。秦长城与四百毫米等降雨线基本上重合,也是农耕区与游牧区的基本分界线。大体上这条线以南就是中原农耕地区,这条线以北则是北方游牧民族生存的游牧区。在当时的条件下,往北基本上不具备发展农耕经济的条件,大多数游牧民族也不能适应这条线以南的气候环境。

更重要的是,这条线作为中原农耕地区与北方草原游牧地区的分界线,还有一系列自然屏障串联组成的。大体上,河套地区以东的长城是依托山脉建起来的,包括燕山山脉和阴山山脉,河套地区以西基本上是由在当时的条件下难以轻松穿越的沙漠把两个地区分割开来,也就是今天的库布其沙漠和库尔班通古特沙漠。

有自然条件的限制,再加上人工修筑的长城作为防御线,配置中原王朝的若干军队分布在长城沿线的一些重要据点地区,比如朔方、雁门、大同、北京到山海关这一条线,大体上就可以构成一个比较完备的防御体系。尤其是在西汉时期,基本上沿这条线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只是到了西汉后期,一部分匈奴南迁,加上一部分羌族东迁,今天的陕北、陇东、晋西北的一些地方才又变成了五胡居住区。

但是唐朝和汉朝不同,唐朝是没有修长城的,虽然大体上也沿着长城线构建了一个防御体系,但基本上是以大量屯驻军队为主,也就是后来形成的节度使地区,包括卢龙节度使、范阳节度使、朔方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和北庭节度使等,以重兵集团长期驻防的形式,替代了长城的作用。也可以说,唐朝以人肉长城代替了以前的长城。






安史之乱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廷抽调了朔方、陇右和当时正在驻防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唐军,回援关中,以及参加之后的反攻。安史之乱大体上被平定之后,唐朝原来占领着的北庭基本上变成了吐蕃和回鹘拉锯的地方,河西走廊完全沦陷,被吐蕃占领,连作为唐朝根本之地的关中地区的门户,陇东地区也被吐蕃占领了一段时间。

唐朝中晚期,吐蕃帝国土崩瓦解,河西走廊名义上一度重新归附唐朝,但实际上仍然是半独立状态,只是不甘忍受吐蕃的暴虐统治的汉人自发推翻了吐蕃在当地的统治,变成了汉人统治而已。唐朝当时自顾不暇,实际对这个地区也无力进行有效管理,甚至连和河西走廊的交通都被吐蕃残留下来的一些部落和党项等部族势力隔断了,无法打通。

在长城线的东半部分,虽然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名义上重新归入唐廷管辖区,但唐廷并不能实行有效管理,河北地区长期处于半独立状态,脱离了朝廷的有效控制范围,而唐朝也逐渐把河北视为化外之地,把和河北相邻的山西一带视为边境。河北藩镇在此之后,基本上形成了节度使世袭的局面,朝廷无力有效干预,只能听之任之。

回鹘汗国先于唐朝崩溃,被黠嘎斯突然击溃,回鹘部落分别迁往北庭、河西,一部分南下附唐,在边境地区逐渐和汉人融合。但黠嘎斯并未马上建立起对草原地区的有效统治,自身很快也衰落了,退出了蒙古草原地区。这样,草原地区就出现了权力真空,为之后契丹的崛起提供了机会。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契丹逐步从大兴安岭一带向西扩张,逐步统一了蒙古草原,成为新的草原帝国。






契丹逐步崛起之际,苟延残喘的唐朝也走到了自己的生命尽头。公元90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而唐朝也在这一年正式灭亡,只能有效控制河南和山东的朱温篡夺了皇权,建立后梁。而这时李克用还在山西,河北也处于半独立状态,在李克用和朱温的后梁之间来回摇摆。最后则是在五代时期,幽州一带为了避免被中原政权消灭,干脆投靠了契丹。石敬瑭为了求得契丹援助,正式承认了契丹对燕云十六州的占领。

等到宋朝崛起并逐步完成全国统一的时候,契丹对燕云地区的统治已经过了几十年,而辽国又接受了大量的汉文化,加上燕云地区脱离中原王朝控制已经差不多两百年了,对中原地区在文化上的认同程度并不高。所以,宋朝始终未能恢复燕云十六州,在河北地区只能依托少数几个据点,大量囤积军队,构筑人肉长城,以防御契丹的突然袭击。

即使如此,北宋时期契丹的入侵也很容易突破或者绕过北宋的防线,直接深入到黄河沿线。就是因为华北地区北方唯一的屏障就是长城沿线,只要突破了这一线,再过来就是黄河下游平原,北宋完全无险可守,虽然囤积了重兵,但契丹军队机动性远胜北宋,所以北宋在面对契丹的时候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那么北宋为什么不能像汉唐一样,主动出击,去进攻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呢?从后周柴荣到宋太宗,不是没有尝试过,也努力了,但最终都没什么效果。在山西北部地区,中原地区的军队还可以利用太行山的地形和辽军打各平手,甚至重创辽军,但在河北的平原地带,宋军面对辽军的大范围长距离机动作战,基本上没有什么办法。






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燕云十六州是中原和草原的分界线,中原王朝占据的时候,可以掩护中原地区,那么自然而然的,草原游牧政权占领的时候,也可以起到防御体系的作用,可以掩护草原游牧政权。这个机会对双方来说是一样的。

汉朝面对匈奴,唐朝面对突厥,都是不需要攻城的,匈奴和突厥也没有类似燕云十六州这样的城防体系和长城线的地形可以利用,所以汉军和唐军只要穿过长城线,主动出击,寻找匈奴和突厥的主力进行决战,只要一战而胜,就可以太平很多年。但宋朝主动出击,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必须在辽军主力赶来救援之前,要攻破燕云十六州的成防体系,而辽国在这一线始终是配置强大机动兵团的,宋军基本上无机可乘。

在西北的情况也和在河北的情况类似。但在西北的关键是关中地区必须完整,而且要能够控制河西走廊,至少是六盘山以东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宁夏必须要有效控制住,才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无论进攻还是防御,都能有一定程度的主动权。但到宋朝崛起的时候,这个地区实际上已经被党项控制了,河西走廊更是和中原地区被割断了联系。这样,在西北地区,宋朝也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打个比方说,长城线的防御体系就好比一个武士的盔甲,汉唐时期这个盔甲都是完整的,能够发挥作用,至少东半部分是完整的,匈奴和突厥都未能在今天的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东部地区建立起有效统治,也没有依托城市建立防御体系,仍然保持着完全纯粹的游牧帝国的形态,而辽国在宋朝崛起的时候,已经是半农业半游牧的状态了,对河北地区的控制非常稳固。这就等于宋朝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没有盔甲的裸奔的王朝。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 07:06 , Processed in 0.782877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