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闲聊时代》(全本)作者:吴亮【TXT】

[复制链接]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47625

绿铜v3_05紫铜v3_02宝血灵晶紫铜v2_01紫金v1_01蓝银v1_05紫银v1_02绿金v3_05绿银v3_05蓝铜v1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金v1_01紫银v2_04蓝铜v2_05灰铜v1_05红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0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亮散文集。

  在一个闲聊时代,潜心思索又有什么用呢(我们想起了荷尔德林的诗句)?人生的真谛已不在书斋中,而在音像架上,在屏幕的广告动画里。它们向我们灌输(或推销)生活的“真理”,每天为我们摆出一张魔桌(我们想起了格林童话中的召唤:“餐桌,摆满”),出示“长命药水”(我们又想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和护肤美容霜(对青春永驻的承诺酷似“从此过着快乐的生活”这样一句《天方夜谭》中常用的结束语)以及“有钱真好”的朴素箴言。



吴亮的闲聊时代  

作者:朴素    
    
  写过《马原的叙述圈套》的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亮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了《吴亮话语》、《思想的季节》、《与陌生人同在》、《闲聊时代》等一系列读书随笔、生活随想之类的文字,展示了一种逍遥者的自由心态,一种没有功利心的写作趣味。以写文艺评论起家的吴亮曾经是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据说在1980年代的文化圈里--假设确实存在这样一个叫作文化的圈儿,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吴亮。1990年后,吴亮的兴趣从文学转移到了艺术,开始关注起中国的画家及他们的作品,还出过一本专门评述画家的美术评论集《画室中的画家》。虽然远离了正宗的文学评论,但其写作范围无疑更加广阔与辽远,对人生世事的打量也更见其炉火纯青。文字开始变得老辣幽默,有一种任意而为之的风格。然而有人批评说:吴亮是"小男人散文的写作者",并以一种貌似平民的态度指责吴亮--"别太高贵。"(《粤港周末·图书广场》)
    
  吴亮在1990年代确实远离了文学评论,但他的写作与思考却没有停止。"人们之所以写作,常常是因为他们相信,那个有待书写的事物实在至关重要,或者期望已久的真理已经显身,正等着有人去揭示、判断与预告。"在《城市伊甸园》里,吴亮对城市有着精致的描述,所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在于,吴亮是一个灵敏的精神捕获者,他把事物、语言和隐喻结合在一起,造成一种揭幕似的文字效果。从作者的写作风格上看,这无疑是一个精神贵族的思想记录。然而正是这种"精神贵族的思想记录",才真正展示了作者吴亮追求精致与不俗的自由心态。在《与陌生人同在》一书里,吴亮写道:"一个传媒时代真正来临了。而写作,则仍在一群无名人中被传阅,它是各种传播中覆盖面最小的,却又是最具持久力的。这一古老行业的魅力正在于,写作是一种持续,阅读是一种考古,而思想和想象总会重见天日。"在这样的时代里,写作无足轻重。满街都是匆匆忙忙的人,没有人会静下来从容不迫地想。蛀虫开始存在于人的心中,恶毒弥漫,高尚遁逸。
    
  事实上,我从吴亮那里发现了一种超出以文化进行反省、评判,乃至摆脱文化的直接模式,他有时是以审美的眼光打量自身所处的场景,以审美来对抗城市大众文化的主流。审美以漫游者的形象出现于城市的街道、商场等等之类的大众场所,有意无意间就会显露出"文学"批评家的背景与意识。吴亮通过博览、通过阅读另类的文字,开始把文学问题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考虑,于是我们读到了《90年代与游牧式写作》、《全球化的梦幻》等一系列文学评论,在"重出江湖"的写作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更加成熟的吴亮。在《90年代与游牧式写作》一文里,吴亮认为:"毫无疑问,随笔是最符合90年代文化风尚的,这个风尚的特征之一,就是并无确定如一的立场与趣味,很像一条变色龙。随笔的片断性和短小形式,十分适应我们日常生活区域中所弥漫的精神状态:重申世故和常识、典籍之援品味至上、周末的松懈美学、故人旧事朝花夕拾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知识花絮,然后用它们来敷衍我们的时代。"吴亮的表述很准确,但是他这一番准确的表述同时也解构了自己的写作,很难保证吴亮自身的写作不是"游牧式写作"。
    
  批评是一把双刃剑,在指向别人的同时也指向自身。但我想,真正的写作者便在这种两难的悖论里自由穿行,思想上的自由保证了自由的写作。不错,"吴亮的价值观念决定了他不可能真正关照大众的情绪。"吴亮只是以一种自由的写作表明自己的独立思想,宁肯孤芳自赏也绝不"随波逐流",这样的写作不该受到指责与非议。其实,高贵一些又有何妨?高贵隐含着对媚俗的拒绝,在现实中,品味至上的文字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面对大量垃圾式的文字,吴亮的书写可谓是空谷足音。吴亮属于那种既有思想又有文采的作家。阅读他的文章,犹如优游于他思想流动的湖泊中并观赏着两岸文辞华美的风景,即能带来心灵上的愉悦,又能获得智力上的满足。沉默在话语中的我,从《与陌生人同在》抽身而出时,被其中敞开的知识与信息所包裹,然而所罗门说过:"积累知识就是积累悲哀。"这几乎毁灭了我对知识的信心,但我知道,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哪怕是善的思想,强行推给这个世界。可能,以这样的心态读吴亮的随笔更有所得吧。
    
  吴亮是一个天生的评论家。他的文章充满了原创性和挑战性,犀利的判断,新颖的观点,活跃而明澈的思维几乎是他与身俱来的特质。早在十多年前,他的文学评论文章已誉满天下,而今他转而艺术评论。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他现在的艺术评论文章。站在文学评论之外的吴亮,面目让我们感到模糊。然而我喜欢这样的文字,在这样的文字里,我才感受到阅读的快感与乐趣。也许在新的世纪里,跨文体写作既是一种潮流也是一种先锋的姿态。民间学者林贤治说过:"真正的散文是不带面具的。"可能,评论文章也同样如此。遥想当年批评家之风采,不禁黯然。在一个大众化的写作时代里,如何绕开文字的瓦砾而行走是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远离文学评论的吴亮,给我们树立了另一种思想者的形象,同时记录了一个与这个时代一起跳跃的写作者的精神历程。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323389227 )

GMT+8, 2024-12-6 13:16 , Processed in 1.867748 second(s), 5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