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2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知识大融通》:知识融通为何成为大势所趋

[复制链接] [已阅至2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48510

灰铜v1_04绿金v1_01蓝铜v1_05蓝铜v2_05红铜v1_01紫铜v1_05绿铜v3_02灰金v1_05蓝银v1_05紫银v1_01绿金v3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1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识大融通》:知识融通为何成为大势所趋



  在美国科学家爱德华·威尔逊看来,在信息爆炸、知识过载的时代,要谨防科学发展失却伦理规范和导向,避免在技术创新和大潮中丢弃人类最为宝贵的品质和道德,同样也要防止抛弃科学,因为困惑而拥抱神秘主义甚至重归蒙昧。

  长期以来,在普通人眼里,科学界实现的重大突破、太空探索中的重要成就,跟奥运会和世界杯的赛事一样,能够带来足够的兴奋,却同样带有强烈的未知性,显得跟人们的生活毫无关系。对于多数人而言,离开学校教育体系的那一天,就是毕生跟科学断绝关系的开始。

  可叹的是,艺术、人文同样被认为隔绝于普通人的生活之外。甚至而言,不在少数的专家、精英,仅仅服膺于经济理性和科学理性,品质、美学、道德、伦理似乎是不重要的,文学和艺术除非创造产值,否则也是百无一用。

  被誉为当代达尔文的国际生物学界翘楚、演化生物学先驱、曾两度获得普林策奖的科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在进入21世纪之后,提出了“知识大融通”的概念,致力于搭建科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

  爱德华·威尔逊本人的学术成就,就包括创建社会生物学这一全新学科,这就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产物。生物科学的研究进展已经逼近再现人类的进化历程,揭示意识之谜等难题,越是如此,像爱德华·威尔逊这样的科学家就越担心,如果仅仅注重实用性,将科学和技术界定为带来更高产能的工具,就越可能上演类似浮士德与魔鬼交易式的危险选择。

  他也指出,现代人类的基因,很可能已经凝聚着近代以来工业时代污染、战争等负面作用力的危险后果,尽管生物科学的快速发展特别是DNA解码计划有助于帮助人类更为清楚的了解自身的遗传特征,找出让人体变得更加强大、人的寿命更加长久的技术性方法,改变物种的结构和智能,但因为缺失伦理考量,不仅前述负面作用力将可能悄悄累积,以危险的形式呈现后果,而且将出现更大的伦理影响。

  比如,人可以对自己和后代进行哪些修改,怎样的修改才是合乎社会共同利益、不至于造成社会危机的?此外,还要注意的是,对于生命的演化前景、地球的未来,人们特别是许多科学家往往持有一种危险的盲目乐观,相信正如此前科学界和企业界一次又一次解决人类社会危机那样,环境、能源等方面的问题和危机会在彻底爆发前找出不带来严重后果的解决方案——因为这样的盲目乐观,人们当下就会对于环境和能源等问题采取漠视态度。

  爱德华·威尔逊所著的《知识大融通:21世纪的科学与人文》一书,为读者带来了里程碑式的知识融通叙述。在这本书中,他以自己最为擅长的生物学为桥梁,跨越科学与人文的鸿沟,在伦理与艺术、哲学与宗教、人类学、心理学、物理学、数学及新兴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科学等学科、领域之间穿梭,引导读者以全新的方式去看待正在走向高度融合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爱德华·威尔逊指出,寻求知识的融通,不仅将重整日渐瓦解的人文学科,重新掀起人们对于非功利性的艺术、人文、道德的热情,而且也将焕发日渐机械化、技术工具化的科学的意义。事实上,无论是环保问题、区域贫困、人口增长并因此带来的资源短缺、堕胎,乃至地缘冲突、种族纠纷、意识形态纠葛,都需要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人文知识的融通,才可能寻求有意义的解决方案。

  近代以来,具体而言是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与人文的界限日渐明晰,而科学之中学科划分愈加细化,但早在启蒙运动初期,孔多塞、培根等哲学家、科学家就曾生发出知识融通的梦想。社会科学在近现代的迅速发展,正得益于自然科学方法的引入。值得一提的是,培根和笛卡尔等人对于人类处境、困境的理解,以及为此开出的走出困境的药方,都在于实现知识融通,来建构不偏不倚的智慧。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青铜会员 - 等级≥州判

沙发
发表于 2016-11-9 18:34 | 只看该作者
要是能有扫描版就更好了。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5 03:49 , Processed in 2.532257 second(s), 5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