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待月西厢《莺莺传》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302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2-22 0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一个凄艳动人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作苦元稹字微之,河南人。唐宪宗时举制科对策第一,历任中书舍人、承旨学士、工部侍郎同中书、下平章事、节度使等职。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体”。着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补遗六卷。

     文中较为真实生动地展示了女主人公的性袼特征。一方面,作为封建道德叛逆女性的崔莺莺,为了追求自由恋爱,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特别是她以贵族少女的身份,竞然夜半前往西厢,主动向意中人表示爱情,这越轨行为多么大胆!另一方面,她不可避免地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当张生遗弃她时,也自认为私自结合“不合法”,“有自献之羞”。她不是振振有词地责难张生负心,保护自己的权益,而只是一味哀求,恳请张生不要抛弃自己。在给张生的书信中只有悲悲切切的哀怨,没有明显的愤恨,表现得软弱无力。这乃是当时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环境,女性处于附庸地位的状况所规定的。小说中的张生,最初极力追求莺莺,猎取美色,后来又随便加以遗弃,并把“尤物”、“妖孽” 一类字眼强加在她身上,企图藉此推卸自己始乱终弃的罪责,减轻自己的罪过。这种卑劣行径,不仅薄幸无耻,而且近乎残忍,令人发指。由此表现出封建士大夫阶层既玩弄女性,又假装正经的虚伪本性。

   作者在书中借张生之口宣扬道:“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其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骄,不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矣。”公然重复荒谬的“女人祸水论”、“女性亡国论”,并称赞张生的始乱终弃为“善补过者”,反映了作者心灵深处的腐朽意识。

     小说中较为成功地呈现了少女初恋时动播不定,顾虑重重的心理状态。她以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招得张生跳墙幽会,却反而数落教训张生:“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逸之词?始以护人之乱为义,而终掠乱以求之,是以乱易乱,其去几何?”她又解释自己作诗的动机:“犹惧兄之见难,是用鄙靡之同,以求其必至。非礼之动,能不愧心?特愿以礼自恃,毋及于乱!”说完“翻然而去”。这实际是试探张生是否有诚心。这种试探,正是少女初恋时害怕所托非人的表现。

      这篇小说,流传较广,影响较大。鲁迅在《稗边小缀》中写道:“其事之振撼文体,为力甚大。”后世据此改编为各种文艺作品较多,最著名的数金人董解元的诸宫调《弦索西厢》,元人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5 15:27 , Processed in 0.838192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