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古老且美好的记忆,别等失去后才珍惜,巴黎圣母院外还有很多... [打印本页]

作者: KIMET    时间: 2019-4-17 15:45
标题: 古老且美好的记忆,别等失去后才珍惜,巴黎圣母院外还有很多...
昨夜至今时,一曲关于巴黎圣母院的挽歌,
飘荡在大多数人的朋友圈和心灵中,
有那么一瞬间,确实很伤感,这是生而为人对于一座属于全人类共有的文明殿堂的哀伤。



几个小时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瑰丽的艺术殿堂,巴黎永恒的地标,见证了无数人爱情的圣地,巴黎圣母院在一片火海中倒塌。曾经无数人在巴黎圣母院祈祷,今天全世界的人们都在为她祈祷。



或许,只有当我们开始失去时,我们才开始真正珍重那些古老且美好的记忆。
如果不是一场大火,巴黎圣母院在大家心里可能只是一本书,一部音乐剧,去巴黎打卡的地方,很少有人真的会细究巴黎圣母院伟大的哥特式建筑的那些细节与工艺。
如果不是失去,那些依然存在的古老与美好,却是很多人都匆匆而过,无暇细看。
无论古镇、古村落、古建筑,那些许多古老的美丽痕迹,如今不少已悄然远去。
借此刻巴黎的悲伤之情,回顾中华大地上那些失去的古韵。
1 北京古刹护国寺
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的护国寺,原为元朝一丞相故宅,初名崇国寺,清末《燕都杂咏》中曾有这样四句对它的命运多舛叹息:
萧条古寺太荒凉,惹惊沧桑漫断肠,
皆因当年一把火,枯木残碑泣夕阳。
历史上的护国寺总为火灾困扰,明末清初曾毁于兵火,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又毁于庚子事变,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又遇大火,1920年1月,再遭火灾。
到上世纪70年代末,护国寺只剩金刚殿和地藏殿,金刚殿被公布为北京文物保护单位,地藏殿因属于配殿,地位未定。




遗憾的是,2004年6月20日又是一场火灾,地藏殿从此消失。
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西配殿被街道办事处利用起来。最近几年内,厂桥街道多次把服装厂转包个人,而这次的起火原因就是服装厂的变电箱走火。
熊熊的火焰从屋檐下翻腾而出,经历了700多年风雨的西配殿(地藏殿)在大火中被焚毁,187平方米的大殿内,被烧断的黑色椽子零乱地堆放着,冒着余烟,地上流着黑水。




“以前一出门,一抬头就看见大殿了,绿色的琉璃瓦。现在抬头,我们家一出去什么都没有了,看着特空。”一些老人落下了眼泪。

2 清华百年学堂
“稀稀拉拉的绘图课桌,吱吱呀呀的楼梯地板,若隐若现的古旧霉味,一切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回忆和青春的记忆,而如今一把大火,都没有了,真心痛。”
百年的老学堂,是清华大学的象征建筑。
伴着清华园一同诞生的清华学堂,当之无愧为“清华第一楼”。一座样式别致的二层楼房,德国古典风格,青砖红瓦,坡顶陡起,它是清华大学最早的教室,是清华精神的源起。




2010年11月13日,凌晨1时许,学堂的南侧建筑二层中间位置最先冒出火苗。当报警求救时,火苗已借助风势,“油松木”搭建的整个木结构房屋快速向东燃烧。
起火20分钟后,9个消防中队,44部消防车,308名消防官兵赶至。
却依旧未能胜过火速,过火面积达800平方米左右,过火建筑几乎只剩四壁,房顶完全露天,数十米长的房屋内,楼板、楼梯完全烧毁,只剩下几根燃烧过半的木梁搭在砖墙上。





3 武夷山余庆桥
武夷山余庆桥,可堪比《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是世界桥梁建筑形式的“活化石”。
位于武夷山市南门街,始建于清末光绪十五年(1889年)。
当年崇安县(现武夷山市)乡绅朱敬熙为其母做寿,捐银元3万元,在武夷山市区南门街南端构建余庆、垂裕二桥。垂裕桥在战火纷乱的民国时期毁于大火。
保存至今的余庆桥横跨崇阳溪,全桥不用一钉一铆衔接,长79米,宽6.7米,拱高8.6米。




1999年,余庆桥作为武夷山组成部分,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山绿水甲东南,大红袍树住青山”,百年风雨,余庆桥见证了武夷山历史的沧桑。
这样一座百年古桥,逃过了战火却倒在了一个小小的火苗之中。
2011年5月28日,浓烟滚滚,余庆桥桥体淹没在大火之中,几分钟后,轰的一声,桥从中间部位开始坍塌,人们大声惊叫,却囿于暴蹿的火苗靠近不了,最终桥体烧毁。




而火苗的源头,却是两名十一、二岁女孩在桥下点燃木棍玩火,不慎引燃桥内杂物所致。

4 重庆濯水古镇亚洲第一廊桥
风雨廊桥,重庆人梦中也忘不掉的那座桥。
这不仅是著名旅游胜地,更是土家文化象征。
2013年11月28日凌晨,重庆市,有亚洲第一之称的重庆黔江濯水古镇风雨廊桥发生火灾,这座经历了无数风雨洗礼的廊桥被烧毁。
风雨廊桥横跨于阿蓬江上,长303米、宽5米,分为桥、塔、亭三部分,桥身为纯木结构,桥上建有层塔亭,两侧有约百扇可自由开合的雕花木窗,桥内摆放有红漆长凳。




人行桥紧连古镇,像一弧漂亮的彩虹,卧在阿蓬江上,宽宽的廊桥遮风避雨,行人、小贩在廊桥上热情地招呼着相遇的亲朋,和熟人闲聊,廊桥弥漫着烟火的生气。
天还未亮,打鱼人员无意瞥见廊桥着火,第一时间通知了消防部门。但狂卷的大风加速了火势, 当日上午8时许,火被完全扑灭,但只剩下光秃秃的桥墩、桥板。
一场大火,廊桥美景只能存在于梦中了。





5 藏区“月光之城”
八瓣莲花轻如宛,巨大转经筒转起,诵经声中传来藏人的虔诚。
4月的时节,春寒还尚未消退,位于香格里拉东南隅的独克宗古城在阳光的包裹下越发显得静谧深沉,放眼望去,已找不到5年前那场滔天大火留下的痕迹。
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独克宗古城,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中转站,历来为滇、川、藏茶马互市之通衢,是中国保存的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有着“月光之城”的美誉。




然而在2014年1月一场大火让数百座传承久远的古迹只剩下三分之一,242栋房屋被烧毁,数百商户的营生毁于一旦,古城历史风貌被严重破坏,财产损失达上亿元。
如今5年过去,古城恢复重建工程已基本完成,曾经的满目疮痍被渐渐覆盖,但零星的游人及各种显少有人光顾的文艺店铺似乎昭示着古城人的伤痕和无奈的现实写照。





6 彩云之南南诏古都
2015年1月3日,拥有600多年历史的云南巍山古城拱辰楼,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烟尽。
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巍山古城楼,是南诏国的发祥地与古都。
拱辰楼作为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更是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初,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沐英平定云南,决定在巍山筑城,设蒙化府。
拱辰楼是蒙化卫城的北门城楼,为方形平面,楼通高11米,由木结构城楼与砖石结构基座两部分组成。楼作亭阁式,为抬梁与穿斗相结合梁架,重檐歇山顶。
登上顶楼可东看文华层叠山峦,南观巍宝名山文笔塔,西望瓜江垒玉,北眺苍山积雪,全川村落,万家灯火,尽收眼底。
凌晨时分还在炒茶的木炭火却惊醒了美梦中的人们,火势凶猛,百米开外都有热浪袭来,600多年的古城楼就这样付之一炬。





7 福建“最别致的土楼”
2018年12月27日凌晨五时许,福建“最别致的土楼”——顺源楼整栋被烧毁。
此楼顺溪夯筑,故名顺源楼。




作为客家土楼中的“难得的杰作”,顺源楼原为当地原计划申报省级文保。
整个建筑顺应地势,坐东朝西,自由布局,空间层次丰富而有变化。
五边形的内通廊式,高三层的三角形内院,造型独一无二。
但这么一座远近闻名,风格别致的五角形土楼却最终只剩一片废墟。





8 河南险遭拆除的百年安氏老宅
河南庙后安村村口有一字排开的3座高大门楼,3座门楼砖雕完整:镂空的麒麟、飞舞的凤凰腾云驾雾,惟妙惟肖,各种吉祥花饰、福寿字刻,工艺精美。
再穿过磨得发亮的过门石,门楼后是4座对称分布、具有浓郁中原民居风格的老宅。这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老宅,与有千年历史的安氏古墓园、300余年的古皂角树相伴已久。




然而,被令“限期拆除”的安氏大院征迁公告,却打破了村子的宁静。
安氏大院,在2011年被纳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此前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也为之绕开,却因古宅不属于国有文物保护单位无法被保护。
面临“限期拆除”,郑州市文物局“介入协调”,毕竟一旦拆除古建筑,也拆掉了历史。





9 深圳年久失修的客家古堡
深圳并非一座没有历史的文化沙漠。
除了我们充满科技感的现代高楼大厦外,大万世居以南迁的客家人,为深圳烙印下了独特的一角。
这一客家村,始建于乾隆年间(1736--1795年),为大型古堡式客家围龙屋建筑,平面呈方形,四角建有炮楼;正面有大六楼,均为高高的围墙相连,围墙上有走马廊相通。




作为全国最大的方形客家围之一,围内共有房屋400余间,错落有致,曾居住着100多户人家,具有250多年的历史,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种古朴浑厚的韵味,总让人想起童年,深圳还没有那么多摩天大楼的年代。
但200多年岁月变迁后,现在的它并不牢固,泥墙年久失修,风化十分厉害,部分墙体被风雨侵蚀而倒塌,这里已经不再适宜居住和生活。




这些景象,在时光穿梭中,只不过是一时的景象片段。
中华大地上,不知道还有多少古老、美好的古建筑正在被暗淡、被走向失去中。
那些曾经承载着一片水土一片人群记忆的美好,再也无处可寻。
如果不能守护好它们,我们拿什么去守候和传承这个民族灿烂的文明与深厚的历史?

如果在你的身畔,发现还有即将老去、消失的古建筑,你也来说说,
一起呼吁大家用心保护,而非等待失去的时候倍觉遗憾?
那些有着古老且美好记忆的古镇、古村、古建筑们,等待着我们为他出声!
一起来说说,一起来呼吁!
古村记独立编辑自网络






欢迎光临 (http://162.241.138.223/~zazww/)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