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新修潍县城隍庙碑记》作者:(清)郑板桥

[复制链接]

区版勋章 - 区版勋章

灰铜v1_05蓝铜v2_05蓝铜v1_05紫银v2_04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紫铜v1_05绿铜v3_05紫银v1_02蓝银v1_05绿银v3_05绿金v3_05宝血灵晶红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5 1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修潍县城隍庙碑记》

作者:(清)郑板桥

内容简介

  《新修城隍庙碑记》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任潍县知县时撰文并书写的,是郑板桥书法中的精品,郑板桥尝自称其书法作中品「潍县城隍庙碑最佳,惜其拓本少尔《刘柳村册子》。碑文虽叙述了潍县城隍庙重新修葺的缘起,但毫无谀神迷信内容,而是充满了一种求实精神。郑板桥认为「苍然者天」和「块然者地」本是无所谓人格的,是人赋予了其人格;城隍本是各府州县邑都有的无生命的建筑实体,也是人赋予了其人形、乌纱、袍笏,并「子之以祸福人权,授之以死生之柄」的。之所以如此,完全是「神道设教」的需要,是统治者为了进行教化所采取的宣传手段。值得注意的是,文中郑板桥借修城隍庙的机会,竭力主张在庙前修建一座演剧之楼,--即建立平民百姓的娱乐场所。为了回答乡绅们认为「多事」的责难,郑板桥不厌其详地阐述了戏楼既有娱神的功能,又有娱人的功能,因此不能不修的原因。从他对修城隍庙的消极的从俗态度和对修戏楼的积极赞助态度的对比中,我们看到郑板做为潍县县令的清醒头脑和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作风。因此,《新修城隍庙碑记》既是一篇讨论民俗礼仪的学术论文,又是郑板桥积极为潍县老百姓办公益事业的个个见证。

人物简介

  郑燮(读音:xiè)(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自称板桥居士,清代画家、文学家。汉族,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赈饥民忤大吏,乞疾归。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他的诗清新脱俗,朴实泼辣。著有《板桥全集》。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9-20 01:51 , Processed in 1.484865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