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4年第一具兵马俑在秦陵发掘出土以来,关于秦始皇地宫的考古工作,一直没有停歇。人们对于这位千古一帝的陵墓,产生出了超乎寻常的好奇心,所有人都想看看他的墓里到底埋着什么宝贝。尤其是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终其一生最大梦想,便是挖开秦陵,一探究竟。
可惜的是,郭老在20世纪50年代发掘明万历皇帝定陵时,那种近乎毁灭性的挖掘,导致定陵文物损失殆尽。周总理更是亲自发话,帝王陵墓,严禁发掘。原因是,现在文物保护的相关技术和措施,还远远跟不上文保工作的要求。 尽管郭沫若急的上蹿下跳,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给各方施加压力,想要重新开启发掘计划,可最终却被一句“五十年不考虑,一百年不开发”的发言打了回去。那么,作为历史专家的郭沫若先生,为什么这么热衷于发掘秦始皇陵墓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传说中,秦始皇陵里存放着三件宝贝。 第一件宝贝,就是书简。
秦国统一天下后,为了快速实现思想的统一,发动了一场名为焚书坑儒的行动,春秋战国中各国史书、诗歌典籍等,除抄誊一份送入咸阳皇宫外,被尽数焚毁。也就是说,全天下的史书典籍,除了咸阳,再无备份。 可惜秦朝灭亡时,项羽冲入咸阳,一把火焚毁了皇宫,所有秦宫档案、史书典籍,荡然无存。这一举动,几乎断绝了中国的历史和思想传承。 现在我们看到的关于先秦时期的著作和历史,大多是西汉年间,朝廷寻找在世经学大家,一字一句凭着记忆默写下来的。难免会有出入不说,历史方面更是粗陋不全。关于秦始皇本人的记载,也是微乎其微。 考虑到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知道这些书籍的意义,有可能会带着一些副本下葬。如果秦陵考古能发掘出这些古籍,对于研究先秦文化与历史,有着超乎寻常的价值。 第二件宝贝,就是传说中的泰阿剑。
这把剑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宝。由欧冶子和干将两位铸剑大师联手铸成。据说当年晋国为得到这把宝剑,率军攻伐楚国,楚国不敌,被围困三年,城内兵粮告寝,危在旦夕。 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楚王手持泰阿剑主动出击。战场上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泰阿剑内突然爆发出一团磅礴的剑气,城外顿时飞沙走石,晋国兵马大乱,溃败而逃。 根据史记记载,楚国灭亡后,泰阿剑落到了秦始皇的手中,成为他随身佩剑。秦始皇死后,这把剑很有可能作为陪葬品,埋入地宫之中。若能发掘出土,必然也是无价之宝。 第三件宝贝,就是十二金人像。
十二金人,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收尽天下之兵器所铸成的十二个大铜人。由于没有实物,关于铜人的说法不尽其数。有人说铜人立高三丈(今8.12米),有人说铜人坐高三丈,长五丈(今13.7米)。 有人说每个铜人都是狄人长相、狄人服饰。也有人说,铜人中最小的一个重量在三十吨左右,最重的一个达到八十多吨。还有人说,铜人身上有李斯的刻字。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秦始皇后,十二铜人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中。而最有可能的去处,就是秦始皇的地宫。 若是能在秦始皇地宫中发现这十二个铜人,对于了解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和那段历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当然,由于文物保护技术的不成熟,现在还不是发掘秦始皇陵的好时机。关于秦陵的全貌,也只能揣测一二。但为了保护文物,我们只能暂时按捺下自己的好奇心,等到哪天技术成熟了,能够完整的保存下文物面貌后,再挖不迟。
|